央广网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乡村|华西村——“天下第一村”幸福的秘密

2018-11-20 20:2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江阴11月20日消息(记者王启慧)“没有改革开放,华西村就没有机会。”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华西是吃“改革饭”长大的,靠的就是发展为民、共同富裕。华西村不仅是一个村,还是一个大企业集团。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2017年底交税13.56亿,增长了4811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20元,增长到现在9.05万元,增长了410倍。如今,华西村资产达500亿,成为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在任时常说,“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华西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推动改革开放,关键思想解放。华西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吴协恩告诉记者,思想解放就是要做到“三个不”:不被固有观念所绑架、不被过往成绩所拖累、不被外界喧哗所影响。

  吴协恩说,老书记吴仁宝是华西村思想的创造者。60、70年代,人家“抓革命、促生产”,华西村“抓生产、促革命”,明确了“生产”与“革命”的主次。1978年之后,老书记吴仁宝又带领华西人实现了四次思想大解放:一是80年代把握“统与分”的辩证;二是90年代化解“公与私”的矛盾;三是新世纪初实现“量到质”的转型;四是十八大后明确“好与久”的思路。正是因为老书记适应时代的思想创造,才有了现在不断强大的华西村。

  

  华西村靠着好的带头人和勤劳的百姓成为“天下第一村”。(历史资料/华西村供图)

  要做到解放思想,需要参考过去的发展经验,更要跳出僵化的惯性思维。吴协恩意识到,如果要延续“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就必须要拆掉发展中的“墙”,更要拆掉思维里的“墙”。

  2017年开始,华西村正式实施“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定岗定薪,让人员没有内外之分、让制度彰显公平公正、让大家得到一视同仁。把“合适的人请上车,到站的人开心下车,坐错的人换辆车”作为引才的依据;把“以人为本,一个萝卜一个坑”作为用人的原则;把“不是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作为考核的标准。建立村民、职工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每年都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全村185名村干部和企业高管进行民主测评。同时,华西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实行“期权制”、“合伙人制”。华西村企业高管中39%、中层干部中59%、员工队伍中超过92%都来自五湖四海。

  改革开放再出发 延续华西的财富与幸福

  “华西现在就是‘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一样会失去。”吴协恩说,最近10多年来,华西村以“不是要我转,而是我要转”,以及“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为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至今,华西已陆续关停普线、带钢、棒材,以及华强特钢等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8.74亿元。如今,华西村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重庆、湖北建设农商城,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学种大米,通过“产业+资本+人才”的模式,转型、提升两个举措同步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华西村的产业已经做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将华西村建成“农村都市”,保留农村特色还要有都市品质。(华西村供图)

  “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吴协恩认识到改革绝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复制既有的模式。他认为,经济发展到了“1+1>2”的阶段,过去靠“胆量”,现在靠“胆识”;过去靠“等政策”,现在要“懂政策”。

  不要土豪的富 要文化的富

  “新时代的华西村民,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很重要。”吴协恩介绍,华西村通过“双送”:送知识、送健康,使老百姓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这个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而是全面的身心健康。

  

  华西村的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房。(央广网记者 王启慧 摄)

  近年来,华西村先后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健康体检中心、月子疗养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让各类群体都能享受到一流的健康服务。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送到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把干部群体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包括召开各种研讨会、论坛、文化沙龙等,就是要让他们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在村民孙永红家里,记者看到了孙永红创作的字画和各类艺术作品。他说,“我们不要土豪的富,要文化的富。”

  抹不去的乡愁是华西的“人情味”

  随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出现了邻里淡薄、乡愁人情逐渐退化的情况。为了重拾农村的优良传统,华西村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每周入户倾听、讨论村民诉求。“我们要把华西建设成一个‘农村都市’”,吴协恩说,华西村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城里有的各种服务设施,我们农村也要有。最终把华西建设成“两个一百年”:百年企业、百年村庄。

  

  华西村村民的住宅别墅。(华西村供图)

  将眼光放在未来,将心力放在百姓身上,永远热爱乡村的人和土地,这或许就是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的秘密。华西村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从贫穷落后到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村子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开放富有的40年,更呈现了国人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的富裕40年。这是中国乡村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缩影,也是时代赋予国人面向未来的最好机遇。

编辑: 曹宇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乡村|华西村——“天下第一村”幸福的秘密

“没有改革开放,华西村就没有机会。”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华西是吃“改革饭”长大的,靠的就是发展为民、共同富裕。华西村不仅是一个村,还是一个大企业集团。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2017年底交税13.56亿,增长了4811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20元,增长到现在9.05万元,增长了410倍。如今,华西村资产达500亿,成为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