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民航改革开放四十年:在运行运输飞机3551架 飞行人员增长近15倍

2018-11-16 17:19:00来源:央广网

  

  11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航飞行标准和适航工作情况。

  “从航空企业数量看,1978年,全国仅有运输飞机144架,统一以中国民航的名义运行。而截至今天,我们已有大型飞机运输航空公司52家,在运行的运输飞机3551架。”

  民航局飞标司司长胡振江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目前全国已有小型航空器运输航空公司73家,在华运行的外国运输航空公司181家,通用航空公司367家,境内外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和维修技术人员学校1033家,境内外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和飞行训练中心98家,在整体规模和产业结构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3万人获得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

  从人才队伍看,据胡振江介绍,民航飞行人员从1978年的3900余人增加到6万余人,增长近15倍;机务维修人员从2200人增加到11万余人,增长近50倍;客舱乘务员从不到500人增加到10万余人。另外,自1987年设立飞行签派员岗位以来,现有持照签派员7500人;自2014年设立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以来,已经颁证4.3万人。

  胡振江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飞行标准管理部门还在推进飞行标准规章体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大力推进系统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安全隐患零容忍要求;推进新技术应用,保障运行安全;参与国际民航事务,分享中国飞标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新技术应用方面,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民航几乎所有运输机场具备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飞行程序,全国地形复杂的21个机场配备了要求授权的所需导航性能(RNP AR)程序;96.7%的运输飞机具备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OUT运行能力;20%的运输飞机和6家航空公司具备平视显示器(HUD)。推进北斗在民航运输、通用领域的应用,为北斗国际化提供支持。

  已为国内50多型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

  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张森告诉记者,适航工作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共编制和发布了17份适航规章。管理性规章如《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技术标准类规章如《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等。目前,新舟60、ARJ21、C919飞机,以及波音和空客等大型飞机就必须符合这部规章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民航已形成一支260人的适航审定队伍,此外还有100余人技术支持专家及在业内委任的适航委任代表。这支队伍的工作覆盖了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的适航监管和服务,包括产品设计审定、生产许可、适航检查和持续适航。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局有效开展了各型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工作。”张森向记者介绍,民航局已经为国内50多个型号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批准改装1300余项,批准机载零部件500余项,包括运7飞机、ARJ21新支线飞机、运12飞机、多款直升机、轻型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以及航空座椅、飞行数据记录器和机轮刹车组件等机载设备和零部件;向航空产品生产制造单位核准颁发生产许可证100余份;完成包括引进航空器在内的适航检查,颁发适航证万余份;发布保证飞行安全的适航指令9000余份;还向航空化学品研制企业和航空油料供应检测单位颁发适航批准114份。

  在双边适航方面,民航局积极拓展,在保障引进航空产品符合我国适航标准的同时,为民航局审定合格的国产民机出口创造了条件。目前,民航局已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和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民航当局签署双边适航程序。在这些双边适航程序支持下,民航局已为300多型进口航空产品颁发型号认可证。“我们还与引进国产民机的近20个国家民航当局签署了适航合作文件,支持国产民机取得外国适航认可证30余份。”张森介绍称。

  张森表示,下一步,民航局还将出台基于运行风险、分类管理的无人机适航管理政策,积极推动航空产品研发单位建立设计保证系统,提高“自我适航”能力,进一步提高适航管理工作效率。

编辑: 田甜

民航改革开放四十年:在运行运输飞机3551架 飞行人员增长近15倍

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航飞行标准和适航工作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