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带一路”倡议红利凸显 加速亚洲能源市场一体化进程

2018-09-14 11: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王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中亚、拉美以及亚太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能源合作如火如荼。2017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占中国石油总进口的43.6%;中亚的天然气已经输送到中国超过22个省市自治区,用户人数超过5亿;中国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中亚油气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际能源安全专家黄晓勇13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亚太地区能源市场乃至亚欧区域能源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亚洲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界极为关注的课题。2017年亚洲石油整体对外依存度达76.42%。“能源生产重心西移和消费重心东移、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高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亚洲区域能源安全风险系数偏高,亚洲油气溢价现象还将长期存在。”黄晓勇在论坛上表示。

  9月13日,在由中国社科院大学等主办“一带一路”青年学者国际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专家黄晓勇做主旨发言。主办方供图

  亚洲拥有全球人口的六成,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地区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亚洲是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能源进口量快速增长的地区,这导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在近年出现了需求重心加速东移的现象。

  目前,亚洲各国资源禀赋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欠发达,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无法依靠资源实现经济腾飞;而大多数国家能源无法自给,需要从亚洲以外地区进口,高成本制约了国民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且能源需求冲突易引发区域内国家间的冲突,影响亚洲整体实力的提高。”他谈到。

  黄晓勇进一步解释道,因此,亚洲各国具有能源合作共赢的巨大潜力,能源合作成为亚洲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亚洲地区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地缘政治的形势,目前阶段尚未实现有效的跨国经贸合作,区域能源市场也未能建立起来。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国际能源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黄晓勇告诉记者,首先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当今的世界正在朝向绿色、低碳、清洁化能源转型,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结构此消彼涨,标志着国际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正在出现的转型。

  黄晓勇认为,在全球能源治理层面,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以及能源定价基本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期货市场,对亚洲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市场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一带一路’不仅会有利于国际能源技术的传播,更可以对沿线国家的能源需求和生产做出实时的调整。”

  他举例称,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中亚国家已近来成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是中国西北方向的重要的战略能源通道,截止2017年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进口的原油超过1230万吨,同比增长了60.5%,通过重要天然气管道进口的天然气为387亿立方米,增长了13.4%,同时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已经输送到中国超过22个省市自治区,用户人数超过5亿。

  与此同时,黄晓勇亦坦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区域能源市场共同体,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合理透明的沟通平台,及开放稳定的区域能源供需格局更有利于推动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地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亚洲共同能源安全建设,如何实现亚洲共同能源安全需要有新的思路,因此,黄晓勇建议,中国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确保亚洲能源安全,形成更合理的能源市场格局;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地区各能源进口国、能源生产国和能源出口国形成更加有机的组合;积极构建亚洲区域能源一体化市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运输安全;积极提高传统能源传统勘探开发技术,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编辑: 曹宇

“一带一路”倡议红利凸显 加速亚洲能源市场一体化进程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中亚、拉美以及亚太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能源合作如火如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