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江奔流|长江黄金水道释放新动能 “通江达海”走向全球

2018-09-03 15: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记者 王晓蕾)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上海入海口,滚滚长江水伴着内河近12万艘的货运船舶,行驶2838公里后向东入海。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需要由它提供。

  “长江是当今世界上运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长江航运每年对经济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17年,这条干流上的货物通过量达25亿吨,连续多年居世界内河首位。

  最近几年,长江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统筹着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进入新时代,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对非法码头的治理,“水铁联运”、“江海联运”的日臻完善,长江航运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水铁联运:“打通经脉” 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走廊

  长江上游金沙江边,云南水富港新港建设工地,86岁、三代跑船的易德华重新唱起了江岸拉船的号子。“自古川江不夜航”,如今这一句警示长江跑船人的老话已经成了历史。

  水富港是云南第一内陆大港,也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港。从云南水富港口起航,沿金沙江而下,由长江可以直抵上海。

  

云南水富港(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科技的发展让船运越来越快、航道也越来越好了。”对于水富港的变化,60岁的云南省金沙江航运公司船长尚定勋对此深有感触。80年代初他便是一名船工,从最开始的300马力、100吨级的云拖303轮,到现在的3000马力、6000吨级的货轮,航运的发展日新月异,他说之前想都不敢想。

  最近几年,水富港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汇处,内昆铁路进入云南省的第一站,金沙江700多公里库区两岸水运物资翻坝转运的最后一站,水富港正在积极发展临港经济,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航道不顺、“九龙治水”等使得长江沿线港口也呈现分散发展的特点。但现如今,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版图中关键节点的重庆,却有着另外一种“逻辑”。

  去年底,一列满载着来自重庆、华南、华东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首次从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驶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果园港开启了西部地区首条直联长江经济带和中欧班列(重庆)的水铁国际联运战略通道。

  中欧班列(重庆)的起点,可经西北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开通后,又能通过“重庆—广西—新加坡”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形成一条经过中国西部衔接“一带”与“一路”的新的纵向国际通道。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的团结村中心站内(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扩大开放,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正是果园港的目标。”重庆两江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杜术林表示,在长江上游,果园港与南充、攀枝花、西昌等其他港口建立协作关系,正在构成一个开放的口岸、通道和平台,未来将形成面向全球的开放体系。

  为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2014年、2016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分别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和《“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目前,沿江一些港口的疏港铁路、公路和硬件设施都在建设中,未来衔接条件将会显著改善,但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构建还要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组织等‘软件’组合效率,并与产业、城镇化整体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等统筹考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樊一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非法码头治理:“关停并转” 迈向整合、绿色、高效

  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审批手续不全的、运量少的码头一律关闭;停止审批新的码头;加快港口岸线开发向公用码头、核心港口聚集。为了推动长江岸线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在长江中游,一场码头治理行动正在沿江各省市拉开大幕。

  在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三江口区域,有着430米岸线的天欣码头正在拆除最后4个38米高的水泥储罐。两个月前,这里还是砂石堆积、作业繁忙。今天来到这里,已经看不到扎堆停泊的船只,凸出的码头浮桥也已被拆除。

  长江流经湖南境内的163公里“黄金水道”,全部在岳阳境内。在5月底岳阳市开展的专项行动中,全部退出港口码头经营单位11家,部分退出8家,共计关闭42个泊位,这其中就包括了天欣码头。

治理后的岳阳天欣码头(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目前,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关停拆除的任务,港口已经全部退出,全面达到了‘三无一封闭’(无设备设施、无船舶停靠、无作业残留、进出港通道永久性封闭)的标准。”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主任王文华表示,接下来要把陈旧的设备更换成新设备,使其运行更安全。并且要提升码头运行效率和质量,以后单个泊位和每公里的岸线吞吐量都将大幅度提升。

  在岳阳市对码头进行提质改造的同时,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九江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码头治理行动。

  九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拥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前江面上有很多捕鱼的小船,两岸分布着大小几百个码头,有用砖头垒的、有水泥的,还有石头的,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九江海事局兼职船长房智勇已经在长江上工作了20多年。几年前,他明显感受到了两岸码头的变化,“不安全、不规范的小码头被拆除,保留的码头也越来越规范。”房智勇说,两旁的绿色植树越来越多,江面也干净了不少。

清理过后的九江段长江岸线(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最近几年,江西省积极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船舶污染专项执法检査,推进船舶结构调整。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志刚介绍,辖区内107座非法码头,清除了61座、整改提升了46座。除此之外,对沿江入河口实施全程24小时在线监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危及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全面禁止水源地网箱养殖,关停畜禽禁养区养殖场。

  江海联运:“通江达海” 形成面向全球的开放体系

  今年4月,一艘满载着2万吨铁矿砂的“江海直达1”号从位于长江下游的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启程首航,由海进江航行约360海里直抵马鞍山港。“这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这一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以来取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局长徐全昌表示。

  长江内河运船吨位一般在1万吨以下,船底平、吃水浅,进海后不够稳定;海船又因为桥梁设计、吃水较深的原因进不了江。以往货物从海入江、从江出海往往没有统一的船舶,“换船”是当时唯一的方法。

  “以前要把2万吨铁矿石从舟山运到安徽马鞍山,要先乘海船再转江船,至少要等3天半时间。”徐全昌介绍,因为长江江面上很多跨江大桥有通行高度限制,加上中上游航道的现实情况,一些吨位过重或轮船高度过高的船舶不能驶入长江中上游。

“江海直达1”号模型(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但随着既能通江又可入海的江海直达船的投入使用,江海船舶转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现在货物只要30多个小时就能直达马鞍山。

  长江的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要促进这条黄金水道的提质增效,光靠研发新的船舶还不够。如果说打造江海直达船,是让江海联运畅达一路的工具,那么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则促进了江海物流信息无缝对接。

  为了真正发挥平台功能,避免信息孤岛,去年,舟山建立起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可提供港航资源、船务管理、作业申报、船货跟踪、长江水运、水文气象等50余项信息服务。舟山市港航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商琳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建立江海联运大数据中心,以满足各类用户对于信息资源获取和一站式服务的需求。

  目前,舟山港航企业已经全部进驻平台,访问用户数超过13万,并已与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武汉港、马鞍山港、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00万条。

舟山市港航局工作人员正在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央广网记者 王晓蕾 摄)

  “铁水或江海联运在运输比例中每提高1%,综合运输效益就能提高10%;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吸引更多适水货源向水路运输转移,可以更好地发挥水运经济优势和天然的生态优势。”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示。

编辑: 任姝芳

大江奔流|长江黄金水道释放新动能 “通江达海”走向全球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需要由它提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