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习近平首倡上海精神“五观” 奏响世界文明新乐章

2018-06-11 19:11:00来源:央广网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央广网青岛6月11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和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合”思想源远流长。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奏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乐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6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并首次系统性提出弘扬“上海精神”的“五观”,即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观’,是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区域合作新模式的创新。它是在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应对时代难题和风险挑战作出的回答,为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五观”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将上合组织纳入全球视野中看待,彰显了他开阔的世界思维和世界眼光。

  ——我们要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阐释,凝聚了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告诉记者。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认为,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是深化区域多边经济合作的指南,是对创新与守旧、均衡与失衡、生态与社会、开放与封闭、独享与共享这五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所做的回应。

  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已深入到“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告诉记者,不论在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还是在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间的合作中,都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把这一发展观推而广之,将为上合组织国家推进和开展经济合作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导。”

  ——我们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实现普遍安全。

  “应对全球安全的威胁与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在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看来,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安全观,恰是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阐释,将其延伸到上合组织框架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核心在于‘共同’与‘合作’。”

  周戎告诉记者,共同安全,是以实现互利共赢为前提;合作安全,是指摒弃自顾自的安全,通过通力合作,维护共同的安全;综合安全,则表明安全概念的涵盖面正在变宽,从国土安全方面,扩大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各领域。“这一安全观既提倡共同与合作的理念,又强调综合与可持续性,为国际社会由‘大乱’到‘大治’提供了路径与方向。” 周戎说。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仅为上合组织扩员后八个成员国间的安全合作开出了处方,也是对旧有的安全观和以结盟为主的安全合作模式的超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高度智慧。”汪金国认为,上合组织的安全理念和安全合作模式也将引领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合作潮流。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宣布,中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

  “未来3年,中方将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增强民众对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的了解和认同……”

  “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呼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发型世界经济,并提出来自中方的多项务实合作举措。

  “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倡议和方案振聋发聩,是对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回应。” 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说,在务实合作方面,中国建议将为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发挥鲜明的指导作用。

  “‘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习近平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发表祝酒辞时说。在汪金国看来,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正与“和合”二字一脉相承。

  “开放是对全人类的开放,不是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开放。”周戎告诉记者,上合组织的精神是包容性的,中国旗帜鲜明地推动全球的进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全球治理,意义重大,这一观念也得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甚至观察员国的普遍赞同。

  “合作共享体现的是摒弃零和游戏,促进互利共赢。凡是有利于共同发展的事,我们要多做;凡是不利于共同发展,只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事,我们就不做。”周戎认为,这一合作观的推衍,实际为上合组织今后发展合作奠定了一块理论基石,应贯穿到整个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中,成为行动指南。

  ——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文明只有不同,才能精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国家间的交流。”

  在汪金国看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对“上海精神”中“尊重多样文明”这一含义的具体阐释;是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旧文明观的摈弃。“上合扩员后,成员国在文明、文化、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上多元化趋势增强,更需要加强交流与对话。”

  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李永全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它与中国所一贯倡导的国家间关系和全球关系一致,也与中国的传统价值相辅相成。

  基督教的文明,印度教的文明,伊斯兰教的文明,中国的儒家和佛教文明……上合组织的文化多样而灿烂。

  “上合组织国家从来没有因为宗教上的不同、文化上的不同产生过任何冲突。在扩员以前,上合组织不同的文明就已实现交融,形成了融合的体系。”周戎告诉记者。

  “和而不同”的理念恰好是对世界文明之间交流互建的一种帮助。中国之声观察员赵九骁认为,不光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全世界在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上都应坚持这一发展观,摒弃文明优越思想,提倡所有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

  ——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说。

  季志业认为,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集中体现,是对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狭隘政策的对应立场,也是针对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

  在李永全看来,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也为未来上合组织合作提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路。“这一全球治理观不仅有助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有助于打造共同繁荣的地区合作模式。”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中的重要部分。”赵九骁告诉记者,事实上,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良好典范。上合组织所有的成员国,国家大小不同,文明发展程度各异,经济发展也处于不同阶段,但都以平等协商作为国与国间相处的基本遵循。

  “平等协商,一人一票,没有所谓强权政治,不会有大国对小国的恃强凌弱,也不会搞零和博弈,不会搞赢者通吃。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治理观,正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再次升发与提升。” 赵九骁说。

  6月10日下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青岛落下帷幕。国际社会已看到,上海合作组织,如同命运共同体之舟,风劲帆满,向着美好的彼岸,再次启航。

编辑: 李江雪

习近平首倡上海精神“五观” 奏响世界文明新乐章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和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合”思想源远流长。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奏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