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谁不说咱家乡好】恩施州州长刘芳震:“脱贫的老百姓没有返贫的,我心里就踏实了”

2018-03-17 14:1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自治州州长刘芳震在做客央广两会特别节目《谁不说咱家乡好》时表示,恩施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脱贫攻坚中,既要啃下脱贫“硬骨头”, 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更要提高脱贫的质量,不搞“数字脱贫”,脱真贫、真脱贫。

   

  恩施州州长刘芳震接受央广记者采访 李雪南摄

  要致富,先修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这句诗用来形容位于武陵山区的恩施也毫不为过。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八个县市都属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截至目前,全州仍有40.9万贫困人口,而距离2019全州实现脱贫的预期目标只有短短不到2年时间。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武陵山区,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早年间村民出行,往往要靠肩挑背驮,整整走上一天才能到县城。

   

 恩施旧貌

  “山区其实有很丰富的资源,但是只靠肩挑背驮,里边的东西运不出去,外边的东西也进不来。”

  刘芳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过的一关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路来改变山区的交通状况。为此,过去几年间,恩施州花大力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2条铁路、4条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实现了土苗儿女“通高速、通铁路”的百年梦想,恩施也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动车的自治州。 “这个是老百姓感受最直接、最实惠的发展红利,从此恩施‘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地不再偏’。”

   

  恩施高铁

  作为恩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亲历者、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践行者。刘芳震对交通给恩施带来的变化有切身感受,龟塘村曾是他重点帮扶的一个贫困村,刘芳震刚接手时,村中没有一条硬化路,山高路远,距离恩施州首府有一百多公里,离最近的县城也有二十多公里,村民外出十分不便。没修路之前,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而在修路之后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如今全村已经脱贫。“像这样通过交通设施改善而脱贫致富的村子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刘芳震说。

  贫困户要个个精准识别

  据刘芳震介绍,目前恩施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州所有行政村已经实现了路网村村通。 但恩施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基础弱、欠账多,仍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恩施全州还有812个撤并村、1.4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未通沥青水泥路。“要实现精准脱贫,还需建设通畅工程约2.2万公里,解决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精准脱贫是刘芳震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他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全州虽然有140个重点贫困村顺利出列,3.9 万户、12.2万人脱贫销号,但目前全州仍留存315个贫困村,是湖北省贫困人口存量最多的市州,并且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恩施州乡村风貌

  “精准识别应该说是脱贫攻坚的第一颗纽扣,很多地方出问题往往出在识别不精准,在识别的过程当中,可能把一些不该进的进了,该进来没进,还可能引发腐败等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精准识别“,是不少省市在脱贫攻坚中都面临的难题。刘芳震认为,其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是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尤其是不能搞数字游戏。“因为精准脱贫的基础对象都在农村,都是贫困户,所以首先我们脱贫攻坚的工作力量要下沉到村到户。”

  为此,恩施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并在村中成立了脱贫攻坚尖刀班,确保每个村都有脱贫公证工作队,每个生产小组至少有一名干部参与或辅助脱贫攻坚工作,以实现全覆盖。

  在具体的实践中,刘芳震特别提出一个“大数据”的概念。“因为现在老百姓有很多财产,有可能在外面打工买车,有的可能买房,但是通过大数据搜索就可以进行全覆盖,应该说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核查外,进而由干部进村入户,现场看,现场查,来确保这个精准识别。“总之就是通过多次识别,确保该进的坚决进,不该进的一个都不能进。”刘芳震说。

  要脱真贫 还要真脱贫

  除了识别真正需要脱贫的贫困户,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刘芳震认为“如何让贫困户不再返贫”是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因为精准脱贫,关键是产业,没有稳定的产业,没有一个好的产业带动,那贫困人口这个脱贫是不可靠的、不稳定的。”

  要实现真脱贫,恩施州采取的做法是将产业引进到村到户,并且做到因地制宜。“每一个村要有一个主导产业,没有主导产业的,我们就通过培训,让他有一个稳定工作岗位与收入。利用我们在发达地区的商会,由一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然后通过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的培训,把这些有就业愿望、有能力的人送到岗位上,确保贫困人口要么有产业,要么在就业。”

  以龟塘村为例,此前村中世代以种植玉米、水稻为生,始终没有富起来。扶贫工作组在考察了村中土地情况后,提出了种植恩施特产-藤茶,通过这种经济作物来使村民增收。“当时我们种了1200亩,贫困户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入股,当年就有收益,如今已经脱贫。”

   

  刘芳震在茶园中与村民采摘春茶

  今年年初,刘芳震到村中回访,村中的一名七十多岁的种植户告诉他,去年底通过分红拿到了七千多元,准备继续种下去。“我主要是看原来脱贫的老百姓有没有返贫的,到他们家里看一看,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看得出来,没有愁眉苦脸的人,这我心里就踏实。”

  专访视频:陈兆国 黄一博

  声漫视频:陈兆国 冯源

  设计制作:张慧玲

    摄影:李雪南

编辑: 王文伟

【谁不说咱家乡好】恩施州州长刘芳震:“脱贫的老百姓没有返贫的,我心里就踏实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自治州州长刘芳震在做客央广两会特别节目《谁不说咱家乡好》时表示,恩施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脱贫攻坚中,既要啃下脱贫“硬骨头”, 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更要提高脱贫的质量,不搞“数字脱贫”,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