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老村子的三个新故事

2018-01-18 08:2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滁州1月18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凤阳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东陵村默默守护在明皇陵身边。这个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622人的村庄,曾在脱贫致富路上挣扎多时。现如今的东陵村,获得了省级“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安徽省生态村荣誉称号,安徽省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90元。古老的东陵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故事一:“小制度”被锁进了“密笼子”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时表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在东陵村,村干部手中的“小权力”也被关进了制度的“密笼子”。当地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小微权力清单”。

  东陵村支部书记李筱姣见证了“小微权力清单”在东陵村的落地生根。

  

  李筱姣在接受记者采访

  优亲厚友、权责不明,这是农村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规范和保障村级权力运行、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预防基层腐败,让村里的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2015年9月,经凤阳县纪委和大庙镇党委、政府的反复调研、征询、推动下,东陵村在全县率先试点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全部上墙,一目了然,网上也能看到,非常方便,” 李筱姣告诉记者。

  东陵村的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村级组织、村干部的岗位职责,理清了权力边界,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内容的全覆盖,确保了权力运行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规范、规范有依据,真正把“小权力”关进了“密笼子”。

  

  村中的告示栏

  “我们目前一直是在按照权力清单的要求来做,真正做到老百姓期盼的事情。同时对广大干部来讲,也将权力全部关进了‘制度的笼子’。禁止做非为、禁止使用超过范围的权利,”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李筱姣解释了这份清单的重要意义。她同时表示:“虽然官员手中的权力并不算太大,但是会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实行小微清单的效果非常明显!” 李筱姣脸上的笑意明显加重,她告诉记者,从实施开始,东陵村没有一位老百姓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或徇私行为而进行上访,“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在不断加强,百姓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也在不断加深。”

  “有些矛盾是从基层产生的 就要在基层把它扼杀掉。小微权力清单保护了我们的村干部,同时将最大的利益给予老百姓,”李筱姣告诉记者。

  广告公司想租用村里的高炮广告牌,是否同意,租金多少;危房改造上报哪些户;低保申请户条件确认,东陵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对此类事进行商议表决……2017年年初,东陵村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对诸如此类的工作目标进行了谋划和讨论,并通过公示牌进行公示。规章制度贴在墙上,但公开透明、一板一眼的精神却渗透进了村民的心里。

  故事二:合作社的草莓香又甜

  2018年对东陵村来讲更有一层特殊的含义,一架拉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快速列车: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

  

  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由于东陵村经济基础长期薄弱,矿产资源匮乏,贫困仿佛是这里摆脱不掉的影子。东陵村有51户贫困户,人口达161人。如何帮助他们在奔小康时不掉队,成了村民和各级政府日思夜想的事情。

  2008年,时年60多岁的陈冠玉成立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只要是贫困户,有一定技术或者是想创业的,我们都可以把他们介绍到我们的劳动合作社,租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草莓等作物的种植。并会在租金及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辅助和支持。”而他也因此被评选为2017年安徽省劳动模范。

  

  陈冠玉在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据东陵村支部书记李筱姣介绍,目前,部分贫困户选择在合作社里进行草莓种植,并同时发展了葡萄采摘和桃子种植,用创业进行“造血”,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不想创业的人可以选择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工资70元左右。”李筱姣同时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想的是通过产业进行帮扶,扶贫先扶志,必须要从精神上面进行教育。首先要树立想干事的想法。”

  2017年,东陵村再次进行统计,贫困户年均收入达6000元。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激发了当地农民自己“造血”脱贫的极大热情。

  

  刚摘下来的草莓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摄

  合作社已成立至今,已吸收集纳社员326人,社员入股资金由8.9万元变为130万元,大棚设施等固定资产总值约320万元,2016年盈利80余万元。在这片布满了白色塑料大棚的土地上,翠绿的蔬菜、鲜红香甜的草莓,承载了东陵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而现如今,合作社正努力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基地。

  故事三:明皇陵混搭知青旅游 创出旅游新天地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明皇陵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明皇陵(资料图片)

  仅与明皇陵一墙之隔的东陵村从中看到了带动全村发展的动力。李筱姣告诉记者,东陵村将在在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亩扶贫产业园,用于建设垂钓中心、农家乐、大棚采摘等旅游项目,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到产业园租赁大棚创业,帮助他们发展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扶贫路子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

  记者了解到,东陵村曾是不少知青上山下乡奋斗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沾染着汗水、泪水的青春故事。也正因如此,村政府决定将知青的主题与旅游相结合,加紧恢复当年知青在此插队时所住的房屋以及屋内摆设。预计2019年年底,东陵村将会彻底建成原汁原味的知青生活环境。

  就在三天前刚结束的一场村民全体会议上,“知青旅游”进入了最后的讨论阶段。东陵村支部书记李筱姣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盼:“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明皇陵的旅游资源,将游客引入村里,推动当地知青旅游的发展。”游客来了之后,老百姓可以开设店铺,出售东陵村特产,或者开办农家乐,实现全村老百姓的共同富裕。

编辑: 王文伟

【网络媒体走转改】老村子的三个新故事

凤阳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东陵村默默守护在明皇陵身边。这个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622人的村庄,曾在脱贫致富路上挣扎多时。现如今的东陵村,获得了省级“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安徽省生态村荣誉称号,安徽省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