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宜昌长江“大保护”:长江沿岸1公里红线正在形成

2018-01-06 00: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宜昌1月6日消息(记者王晶)“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湖北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区,而地处宜昌的三峡工程也堪称长江第二道生态防线。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城市临长江,产业却有化工,且是宜昌产业支柱之一,产值近2000亿元。“重化工围江”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一座重化工城市的传统产业似乎走到尽头,两年过去了,大保护前提下,长江中下游的起点之城发展道路怎么走?

  破“化工围江”难题

  46年老企业损失3亿多主动关停

  一辆大型吊车和160多人的队伍,抵达香溪化工公司,这是2017年9月17日8时发生在宜昌市宜都枝城镇的一幕。前不久,曾是湖北省宜昌市纳税大户之一、已运营10载且年销售超5亿的香溪化工公司设备拆除进入尾声。

  这是宜昌启动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的“第一拆”,该企业距长江仅1170米。

  “重化工围江”,12万家化工医药企业密布长江两岸。更为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近十万余名工人的巨无霸型重化工企业。但如今为长江生态保护“让路”,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行动战,正在宜昌“上演”。

  “2017全市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25家。”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目前沿江1公里红线正在形成。而位于宜昌南岸的田田化工有限公司则被列入至上述25家“拆”的名单之内......就在前不久,一支70余人的专业拆除施工队,开始对其300多台、总估值近2亿元的生产装置进行拆除。

  

  宜昌田田化工有限公司将于半年内完成拆除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田田化工位于点军区艾家镇,距长江附近水域也仅有100余米。记者在尚未完全拆除的现场看到,50多米高的厂区建筑,大型吊车将钢丝绳架起,几名施工队员爬上碳化塔......总经理李先荣指着一堆已生有锈迹的铁架说,“这里原来是一些碳化装置,去年就都拆了。”这里也曾是李先荣最熟悉的地方,而后他又退步到堆满废弃物的办公楼一侧,“厂子关停前,才刚刚刷过漆。”

  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建厂46年,正当发展红火之际,关停有3亿元的损失,怎么说关就关了?

  “我们临近长江,有潜在生态隐患。保护长江,不能只打企业利润账的小算盘。”李先荣告诉记者,企业将搬迁进到离长江较远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后“重新开张”。但心里打着“算盘”的可不止化工企业的负责人,走出工厂继续往前走十余米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斜坡,住在这附近的居民每天与眼前开阔的江水为伴,吃用所用水均来源于此。“以前这附近的化工材料味道可重了,水也很脏的。”但现在,附近居民张大爷每天还能来江边溜溜弯儿。

  而湖北宜化田田化工项目经理黄海生作为拆除方,对田田化工厂房的关停也颇有感触,既然要做减法,就不能留下一丝一毫的污染。“由此拆除而剩余的部分化工废料将输送至有资质的的企业回收处理。”

  不仅如此,到2020年宜昌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宜昌市常务副市长袁卫东直言,尽管短期内顶着经济发展压力,但对危害长江生态的“化工围江”问题必须要以“铁腕”治理。

  升级不是一拆了之

  倒逼沿江化工产业提档升级

  拆,还仅仅只是开始。

  化工行业至今仍是撑起这座城市的半边天,但其短板也很明显,这几年宜昌如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转型。铺开规划图,从宜昌的化工产业整体布局来看,不少化工企业占据资源富足、交通枢纽之处。

  要改变分散的发展格局,就必须将所有化工企业搬迁入园,怎么办?

  “现编制的《宜昌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现有的十多个化工园区,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整治关停区、禁止发展区,实行分类整治。”宜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除枝江和宜都两个循环化工园外,其他区域不得承接新的化工产业项目。

  化工污染是长江主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重化工企业向长江中上游“梯度转移”明显,恶意偷排突发水污染风险高,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但在这过程中,宜昌市对一些化工企业进行关停搬迁,也并不是一拆了之。囊括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在内的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2016年年底产值直逼两千亿元大关,目前也正在转型为精细绿色化工。

  

  宜昌市猇亭区区长杨卫华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距离长江仅200米,作为宜昌市第一批、猇亭区第一家关停淘汰的化工企业,湖北三新磷酸公司也是其中一例。近日,记者随猇亭区相关负责人来到猇亭工业园,其中占地512亩的湖北三新磷钙有限公司早已空无一人,属于高耗能装置的窖法磷酸生产装置也已关停,正探索转型之路。

  三新磷酸并不是个例,像这样需关停淘汰或搬迁的企业,猇亭还有10家,涉及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宜昌市猇亭区区长杨卫华告诉记者说,下一步将改变传统化工产品,做精细化化工。“比如研制与手机相关的化工配套材料的电子级磷酸。”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诗句中的宜昌大气开阔,但作为资源大市,转型后的化工如果没有产业依托,发展就是空壳。“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临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借助现有的资源优势及渝东鄂西对外交通的枢纽,向以上四个方向转型升级,这是记者从杨卫华口中得到的答案。

  转型也不是简单讲讲,2016年,宜昌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其工业企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过去宜昌多依靠资源消耗来带动企业发展,但现在要通过高新技术来推动产业升级。”宜昌市副市长卢军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也谈到,将重点发展专用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化学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向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方向突破性发展。

  “退”“进”辩证法

  宜昌将打造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样板

  长江经济带于两年前首次确立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的重要讲话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总基调。

  这几日,记者在宜昌采访时注意到,从宜昌转型的实际来看,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如“量”还不够大,但“质”的问题更显眼。为此,宜昌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其中提出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安全环保要求的化工企业限期整改或严格依法关停......“这并不是简单的关闭、搬迁。”宜都市经信局局长许文忠介绍,而是要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促使他们加大环保投入,达到环保要求。

  但2017年前11个月,这座工业大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GDP增速仅为2%,而此前被关停的25家化工企业涉及年产值20多亿元。

  宜昌市GDP虽有回落,可这场“生态革命”并未停下。“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没有压力,但为了还长江一江清水,这个腕必须断!”宜昌市常务副市长袁卫东说。

  猇亭是宜昌的化工大区,全国60个重点危化品监管县(市区)之一,其于2017年1月规划实施的循环化改造生态湿地项目,也是宜昌产业升级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7年8月29日,刚刚建成的猇亭生态湿地公园内美人蕉、睡莲、荷花、狐尾藻等各种鲜花竞相开放,引来一批游人驻足观赏。唐水唐 摄

  “拆”“种”间修复长江生态岸线,踱步长江边,沿堤望去,猇亭区方家岗村长江沿岸昔日堆场内杂乱堆放的化工设备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整的生态湿地......记者前往时,冬日的猇亭区生态湿地略显安静,为修复岸线在沿江1.1公里栽种的绿植也已干枯,但农林水局局长党支部书记黄伟谈起“生态账”却有声有色。“生态湿地有28个铺满石子、种上水生植物的池子,狐尾藻水生物的表流池7次过滤,日处理中水达2万吨,可以满足园区企业回用。”黄伟还向记者解释说,经过过滤后的水一部分将供周边企业工业生产使用,另一部分排入长江,不仅大大节约了用水,也减小了对长江水质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生态环保是我们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谈到,“生态环保对于宜昌是机遇,绝不是包袱。”

  据周霁透露,3年内宜昌市还将引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和一流化工专家团队计划投资500亿打造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区,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

编辑: 范斯腾

【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宜昌长江“大保护”:长江沿岸1公里红线正在形成

“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湖北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区,而地处宜昌的三峡工程也堪称长江第二道生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