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经济火爆催生新职业 专家呼吁社保等制度调整应尽快跟上

2017-12-25 06: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5日消息(记者王晶)无人机飞手、因共享单车催生的“潮汐工”、服装陪购师、月入百万的网络主播……如今,经济颠覆了旧有的就业形态,催生了一大波职业涌入市场

  2016年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8.1%,新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为6.4%。”记者从近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7)》(下称《报告》)获悉上述数据。但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也称,一个客观事实不容忽视,随着机器人辅助生产、无人驾驶物流工具的应用,传统就业部门岗位消失正在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职业蓬勃发展之时,新的就业形态也仍需要有社保等制度的调整来配套。

   

  新经济带动新就业占总就业6.4%

  就在去年,作为“煤二代”的掘进工李杰和皮带工冯森涛,在山西焦煤集团官地煤炭工作数年后,与其他4个“煤矿子弟”朋友,决定做一件事:帮助成千上万、可能暂时需要一份收入补贴生活的矿工们,快速融入到网约车的洪流中。

  而像李杰和冯森涛这样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从传统行业“转身”至分享经济平台的从业者并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滴滴出行”目前已经在平台上工作的煤炭、钢铁去产能职工已经达到35.2万,占人社部预计180万人员的19.6%。

  另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上述报告,过去十年间,新就业年均增长7.2%,是同期全国就业增长率的22倍。其中,2016年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1%,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为6.4%。

   

  再以阿里巴巴零售电商平台为例,其通过创造包括淘宝店主、快递、电商服务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就带来了3083万个就业机会。

  “如果将就业拓展放到整个新经济生态圈,那么围绕互联网产生的就业岗位将成倍增加。”赖德胜向记者分析称,新经济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速放慢、就业却没受到影响的问题。

  新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市场领域被反复细分,一个个新兴的职业“闯入江湖”。某O2O模式的家政保洁人员王丽娜对记者表示,过去自己单干时,通过贴广告、在小区楼下“等活儿”做保洁,有时一天也等不上一单活儿。“现在平台经济的兴起直接带动了互联网家政行业的发展,现在我在互联网家政平台接的网络订单越多,收入就会越多。”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张车伟告诉记者,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新经济将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传统就业部门岗位消失正在加速

  2016年,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4.6%,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达到10.1%。同时,新经济还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

  数据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但在新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有研究指出,中国目前55%~77%的就业在未来会因为技能含量低而被机器智能化取代。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传统就业部门岗位消失在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出现,引起“人机”之争也日益激烈。赖德胜指出,新经济的领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也会造成旧业态的破坏。

  “一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受益更大,但也可能会有受损者。另外,人工智能正在发挥越来大的作用,很多人干的工作可能被机器代替了,未来传统制造业可能会转移出大量劳动者。”他认为。

  

  因此,面对新的就业情况,公共政策必须为此做出调整,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

  上述报告也指出,拥有较高工作水平或拥有多项技能的人群通过平台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对于工作水平较低、技能单一的劳动者,则将经历更大的困难:更少的工作机会和更低的工资收入,从而形成基于技能差异的“新二元社会”,并将对基于雇佣关系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冲击。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技术对就业的刺激效应仍将大于削减效应。张车伟向记者举例说,比如,电商平台导致传统零售店大面积倒闭,但零售服务员的需求在大幅度增加。“新零售不再是传统商店以陈列展示为主,而是重视消费体验和个性化实体服务。”

  新的就业形态亟需社保等制度的调整配套

  新经济带来的就业形态区别于传统就业,记者发现,比如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中,很多如专车司机、淘宝店主等通过第三方平台寻求多元化的“零工”或者自主创业,数字经济发展下的就业关系已从“组织+雇员”向“平台+个体”方向转变。

  但很多劳动力的制度,如合同法规定社保等的员工福利,并不能覆盖新型平台就业下的自由职业者。而面对新的问题,需要出台新的政策。比如,过去就业需要有单位,现在新经济可能是一个人的就业,不存在雇主。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高文书也认为,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和分享经济创造的新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问题多,“如一些基本劳动法律法规的不适用、相应劳动争议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劳动监察的缺乏等,导致权益保障实施难度大。”

  目前,我国如滴滴、摩拜等共享经济下很多司机或者工人为项目合同关系,并非正式员工。这些均导致相应的员工福利等因劳动关系无法确定而存在社会福利缺失。

  “原来针对就业的法规政策需要重新设计,就业人员没有雇佣单位,如何进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需要有新的制度安排。”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原院长刘燕斌建议,按照国家就业需要缴纳社保的规定,针对当下新的就业形态,需要有社保等制度的调整来配套。

  (以上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 巩盼东

新经济火爆催生新职业 专家呼吁社保等制度调整应尽快跟上

无人机飞手、因共享单车催生的 “潮汐工”、服装陪购师、月入百万的网络主播……如今,新经济颠覆了旧有的就业形态,催生了一大波新职业涌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