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文化自信铸国魂 奏出铮铮最强音

2017-10-23 17: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 张雷 孙冰洁 高艺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铿锵之音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

  历经五千年兴衰荣辱,跨越漫漫历史长河。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凝铸起了民族复兴之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太令人振奋了。”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局长、党组书记朱建纲最关注的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更能突显当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吉林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建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国家积贫积弱、饱经欺凌,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开始持怀疑态度。直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才发现,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们成就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九大代表、作家凌解放(笔名二月河)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源于历史,一脉相承。

  “即使遭遇破坏,不久后我们却总能像弹簧一样勃兴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经得起折腾,经得住考验。”

  谈到文化自信,十九大代表、作家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与生俱来的。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的是对中华文明有明晰地了解。”

  继承创新 魅力中华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十九大报告

  

甘肃省代表团开放日,党代表踊跃发言畅谈文化强国

  “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一谈到传承创新,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就有说不完的话。

  “以敦煌文物保护与研究为例,利用包括敦煌石窟在内的丰富且不可替代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行教学研究,既为敦煌研究院和国内相关机构培养文物保护、人文社科、传承利用的人才队伍,同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艺术与保护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作出积极贡献。”

  十九大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

  在上海团组开放会上,十九大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穿着一件中国传统的红色丝秀上衣,她开玩笑地说:“以前大家会问,这是你奶奶结婚的衣服,你怎么能穿出来?但是今天大家却会说这很时尚、很现代,这就是传统回归和文化自信。”

  谷好好代表给大家举了个例子:2016年,上海昆剧团将《临川四梦》搬上舞台,全年世界巡演了48场,观众超过6万人次。而今年剧团更是乘势而上,四个精华版的《长生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地展开全国巡演,今年九月在上海大剧院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观众达6500人,票房收入150万,连加座也被抢光了。

  “可能大家觉得150万的票房并不大,但在从前,这是昆剧团几乎三年的收入。而更珍贵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走进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亲密接触。600多年的昆曲艺术,却拥有一大批年轻的‘昆虫’(昆剧戏迷的爱称),这次巡演中40岁以下的观众占到80%,30岁以下的占到40%,人才年轻,观众年轻,传统文化充满了活力。”

  百家争鸣 讲好中国故事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九大报告

  

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旭东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出版图书近50万种;制作广播节目771万小时、电视节目352万小时;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国产电视剧334部14912集,电视动画片近12万分钟;电视纪录片产量超过1万小时。图书出版量、电视剧动画片、电影故事片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正在播出的《中国民歌大会》,身为大学老师的蒙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作为党代表,她更关心的还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什么呢?其实涉及方方面面,有好的有不好的,不是说我们一股脑的都讲出来。”蒙曼不讳言当下的文化市场存在泥沙聚下的情况,但她认为面对这种局面,精挑细选,把那些反映中国审美、中国智慧、中国优秀道德的好故事,真正讲出来,传承下去,成为塑造民族精神的基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年来,中国文艺创作有了新气象、新面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告诉记者,“我国正在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华优秀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王旭东代表的话语坚定有力。他说,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编辑: 王丹蕾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铸国魂 奏出铮铮最强音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铿锵之音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