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独家音频|单霁翔:到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达到85%

2017-02-13 20: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 丁飞 高艺宁 实习记者 刘一荻 刘华龙)12日,“故宫讲坛”第一百讲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

  “我们对文物藏品进行研究的时候,有责任把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告诉社会公众,这是博物馆人的良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题为《故宫博物院的表情》的主题演讲,以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这八个“心”为线索,结合数百张照片以及详实的数据,对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各项人性化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入讲述。 

  单霁翔表示,故宫人要有良心,努力将历史信息亮出来。预计到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达到85.02%。

  以下是演讲内容精选:

  “考古学家不写报告,比盗墓还坏”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感触很深。我到国家文物局工作的时候,老先生跟我说:“你要呼吁考古学家,考古之后要赶快写考古报告。”他说,考古不写报告,比盗墓还坏。我说对,考古是国家经费,盗墓是自费的。他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古代遗址,考古学家动手的时候只有一次机会,他会系统地把这个遗址一层层剥离,后人就没有再研究的机会了。如果考古学家揭示后没写报告,没有告诉公众发现了什么、揭示了什么,这样是非常不道德的。反之,盗墓者会直奔主题,把墓里的东西拿走,不会一层层地剥离。所以我认为,考古学家要是不写报告,比盗墓还坏。

  今天我们故宫的员工,接触的是丰富的国家文物藏品,我们的“棺”是古建筑。当我们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修缮的时候,对这些文物藏品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把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告诉社会公众,这是博物馆人的良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故宫一直不缺观众

  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有幸在“故宫讲坛”第一百期和大家交流。在四年前,“故宫讲坛”第一讲的题目是《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四年以后的今天,我想说,从观众的眼里看到的故宫是什么样的表情。

  这里是紫禁城,500年间24个皇帝居住在里,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1925年10月10日,乾清门打开了,北京市民、社会公众进入了这个五百多年间不能进入的区域。当时人山人海,究竟多少人在那一天进入紫禁城?有的资料上写2万多人,有的资料写3万多人。人数也许无法考证,但明确无误的,是当下午观众离去后,我们的老员工从地上捡的被踩掉的鞋就有整整一大筐。这件事说明了当一个封建禁区成为公共文化设施后,人们对它的期盼和对它的要求。

  故宫一直是不缺观众的,但观众来了以后是怎样的表情呢?长期以来,我们的观众进入故宫前要有很长的等待阶段,要花一个多小时排队。买完票还要往外面挤,再经过安检、验票、存包,进去后心情和体力都不好。

  故宫前排队场景

  这种情况要改变,故宫人开始对端门广场进行整治。我们对商业化经营的小摊贩占据的区域,进行了清理,因为他和故宫文化没有关系。过去这排房子是出租的,有关部门办了很多格调不高的展览,如太监展、宫女展、武则天展、刑具展等。20块钱一张票,参观结束后,人们都骂故宫博物馆,而这些展览其实并不是故宫在打理。在整治和清理过程中,我们把广场修缮一新,变得干干净净、清新典雅,迎接观众。

  端门广场环境整治

  故宫的票不好卖,票价平时40元一张,旺季时60元一张,但是我们决议不涨价。如果用票价来控制人流,被挡住的一定是低收入人群和学生们,最需要博物馆的学生们。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加大售票力度!我们开出了32个窗口,成为世界上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

  午门过去的设置不合理,每年1500万买票的观众只能走两边的小门,每年7、8万不买票的贵宾和来宾走中间的大门。因此,两边的小门总是排着长队,而中间却总是空着。有的东北老汉电视连续剧看多了,就来跟我们吵,说我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就得像皇帝一样走中间的大门。那时候工作人员还得劝说大爷:“您不能当皇帝”。只要差别存在,就会有遗憾。所以我们把三个门都打开了,“谁愿意当皇帝谁当皇帝,谁愿意当大臣谁当大臣”,一下变得通畅多了。

  午门广场环境改善后

  展览火爆 参观者上演“故宫跑”

  人们进入故宫博物馆后都会有很多抱怨,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其中一个现象是80%的人进来后都会目不斜视地往前面走,方向感极强,都知道前面皇帝坐在哪,再往前走看皇帝躺在哪,再看看皇帝的御花园就走出去了。太多的人来故宫以后,不知道或者没有机会看两边的展览。

  去年9月,故宫有了一个新情况,很多人进了博物馆后,不是往前面走,而是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媒体有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我也是也从网上知道出现“故宫跑”的状况。我去现场看时,确实很多人在跑。有个老年人跟我提意见说,他70岁了,很早就来排队,排在最前面,结果买完票一开馆大家都跑起来了。他说:“你瞧我还穿了球鞋,都没跑过年轻人。你们故宫博物馆办一展览怎么跟运动会一样,还得跑啊?”

  这件事启发了我,我赶快回去召集大家12点开会,商量怎么办“运动会”。我们最后做了20块牌子和1000个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我们在广场上把牌子立了起来。把先来 的观众排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于是运动会的开幕式举办了。开幕式后,按照一般运动会的规律就是入场式,所以我们提前半小时开馆,然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依次入场,老人和孩子都不需要跑了。到了第三天,就制止了“故宫跑”现象。

  《石渠宝笈》特展时,来故宫参观的人实在太多,70%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他们仍在坚守、在长时间排队。我们组织专家和志愿者给他们讲解。当时制作的二维码扫描发挥了很大作用,70%的观众都是有手机的,他们通过手机链接会花两、三个小时查看里面展示的每一件藏品的信息。但是人来的太多了。故宫博物院的老员工说,过去10米、20米的队就叫长队了,这次排了几百米,几千人在排队。一到下午,排队的人最纠结的一件事就是故宫几点关门。我一露面,观众们就围着我说:“院长咱们今天几点关门啊?能不能晚一点关门啊?”当时我也很感动,我说:“今天最后一个观众看完了以后我们才关门!”

  晚上8点我们去看观众的时候,我说:“还坚持在这里累不累啊?”观众说:“累也要坚持!就是故宫晚上没有卖水的了,口渴。”我们赶快打开厨房烧茶,烧了2500杯茶给观众递过去。

  《石渠宝笈》特展为观众送水和泡面

  到了夜里12点,我去看观众时问:“怎么样?喝水了吧?”他们说,喝水了但是饿了。我们赶快又拿了800盒方便面。吃完方便面后,大家仍在坚守,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发方便面的,只有故宫博物馆。

  夜里4点,观众们看完展览,合了影,高高兴兴地离去了。最后一个观众离去时,天都快亮了。

  好的博物馆是能够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博物馆

  过去一提到故宫博物馆,我们会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我们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中国文物藏品,我们拥有最大规模的观众群体。然而今天,我们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规模宏大,但是70%都不开放的话;如果藏品丰富,但其中99%人们都看不到的话;如果观众众多,但绝大多数人都从前门一直走到后门的话,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博物馆,就不是一个能够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博物馆。因此,我们要改变,需要改变的很多。

  观众给我们提意见时,提到最多的两点是:第一,进去以后“找不着北”。博物馆里的确有很多标示和公告,但是需要的时候看不见。到了太和殿底下还有人问太和殿在哪。为此,我们做了495块标识,重新布局,把各区位都能清晰地展现给观众。我们还做了很多电子标识,它可以随时换信息,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智能化的链接。

  此外,人们提意见较多的是:没有休息的地方。当时御花园里最好的座位就是栏杆。故宫太大了,老叫人们坐在“马路牙子”上,坐在廊子底下,怎么行?我们开始制作座椅,一把座椅3500块钱。为什么那么贵?座椅是实木的,要结实,椅子面要便于清洗,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扫,坐着要舒服。但是要跟周围的环境要协调,最好不能躺下来。我们做了1400把座椅,人们可以随处坐下来休息。如今,这些座椅发挥了很大作用,结合不同的环境,人们可以有尊严的休息。

  端门广场的实木座椅

  前三殿、后三宫里人们都要挤在门前,老人和孩子拼命挤到里面后,外面年轻人一推搡,非常危险。为什么呢?室内太黑太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木结构建筑长期以来我们不敢接入电线,不敢接入电源;二是光线长期照射,容易造成藏品老化。因而大殿里一直没有通电。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点亮了紫禁城。首先采用LED灯,这些冷光源不发热,对藏品的损害降至最低。此外,这些灯架和古建筑脱离,经过实验专家评审通过,如今,人们再看我们的藏品陈列,会有不同的效果。

  中和殿照明改善后

  推行网上购票 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一去不复返

  3年前,我们还在跟满院子的黑导游、黑导票和黄牛们做斗争。他们非常猖獗,广场上、通道上成群结队,连我们的保安都怕他们。我们在院里走的时候,一次次他们冲着我们说:“你们要出故宫就打断你们的腿!”但是今天,由于我们管理加强,这些人绝迹了,故宫里看不到了。

  我们的安防在加强。6年前,故宫博物院进了一个小偷,个不高,杀伤力很大。媒体报道了很长时间,提醒我们要加强安防。为此我们紧锣密鼓地把安防设施加强了:65面大屏幕、2300个高清晰的摄像头,对准着博物馆里每一个地方。过去那些摄像头对准的是古建筑、展厅、库房,如今还有很多摄像头要对准观众密集的区域,避免事故发生。我们在47组古建筑的门上都安装了观众动态检测系统,并与中控室进行连接,以掌握不同区域观众的流量和饱和度。

  由于这一地区平缓开阔,雷电经常拜访,我们还不断加强防雷设施。故宫博物院建院92年,最惨痛的一次教训是在1987年,景阳宫被雷击中了,着火烧掉了。所以要不断加强防火,加强防火装备,险情一旦出现,这些大型装备会迅速赶赴现场。由于博物院内有很多小庭院和小巷道,大型设备进不去,还要研发小型消防装备。同时,消防战士要不断演练,我们的员工要参与进去,最优先是要把文物抢救出来。不仅人要演练,机器人也要演练,它们有一些超人的功能,比如能进室内进行灭火等。

  故宫博物院消防实兵演习

  故宫的观众在持续增长。2002年,故宫观众第一次突破了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并不在中国,在法国,在卢浮宫。然而过了10年,也仅仅过了10年,2012年,故宫的观众突破了1500万,成为如今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文化遗产的安全、观众的感受都充满挑战。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观众的数量平衡下来。最主要的措施有两条:一是我们每周一闭馆,这使我们每周有一天可以进行文物修复、提升开放环境、做接待观众的准备。二是限流。由于一年内观众人数不平均,淡季每天一至三万观众,一到旺季学生们放假后,游客就像一座“小山”似的多了起来。除了这座山还有两根“针”:五一一根、十一一根。十一这根“针”的“针头”就是每年的10月2日,最多的一天有18.2万游客。

  2002-2015年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

  如果我们一天接待4万观众的话,很轻松,人们3分钟就能买上票。但如果到了8万,确实得15分钟才能买上票,而到了18万,一切都崩溃了。人们形容说,“进去以后就没看到过地面,一直是人推着往前走。”很多的“堵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这怎么能是一个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呢?所以要改变。同时要做大量的宣传解释,要有一个人们理解的过程。

  我们针对参观故宫的人流划了一条线:每天限流8万。这条线是8年前划的,第一天就失败了。当时没有做太详细的预案,到下午售票超过8万时,我们把所有窗口关上后,前排的观众都在敲玻璃,后面的观众全在喊口号。公安部门很敏感,马上通知故宫,赶快放人,票都没卖,全都放进去了。从那以后就不敢实施了。

  全天参观人数为18万人左右时午门外广场状况

  这次实施限流是依照国家旅游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规定,我们最大的限流量每日8万,做了一年半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我们推行实名制和网上购票,加大了淡季参观故宫的宣传力度,比如旅游团淡季优惠、设置淡季免费日,如教师免费日、医务人员免费日、军人免费日、志愿者免费日、环卫工人免费日、大学生免费日等。如此引导,不仅淡季不淡,参观不挤,且更从容。

  近年来,同样是10月2日,游客最多的那天,在窗口关闭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慢慢往故宫博物院走。为什么?因为70%的游客都是预购,他们都买好了票。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一去不复返了。

  文物修复是态度、是传承,还是科学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在年轻人中反响强烈。据统计,其中18到22岁的年轻粉丝数量最多。这部纪录片将故宫中很多过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工作的专家,展现在了电视机前。比如古书画装裱修复专家、铜器修复专家、瓷器修复专家、木器修复专家,还有漆器、乐器、家具、挂瓶、象牙、罗甸、缂丝、唐卡、织绣、钟表修复专家等,比如网上很火的“故宫男神”王津。

  他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但却极具价值。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文物修复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传承,还是一种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宋继荣院长倡导并创建了故宫文物医院。

  我所认为的文物医院是一个科学的文物修复过程。例如,人病了到医院去,绝对不会上来就打针吃药,而是一定要进行体检、拿病历、看病史,量体温,测心跳、量血压、用X光、用CT机、用核磁共振来进行详细的检测、验血,经过一系列的诊断之后对症下药。

  同理,一件青铜器不会说话,进入医院不能直接上手、凭经验治疗,而是应该结合它的年代、结合它的合金比例、结合今天的有害锈种类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后,才可以开始进行治疗,这就是文物医院的作用。

  一组361米长、占地1300平米、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恢复的古建筑群,目前汇集了文物医生,成立了“文物医院”,并开始对公众进行开放。观众是可以预约参观“医院”的,可以和文物医生交流,可以了解故宫修复文物的过程和态度,这也赋予公众在文物保护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故宫很多的文物修复专家都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也是最具传统修复技能的。

  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例如,我们在修复乾隆花园时,其中最高的一栋建筑——符望阁中有一面大墙,墙上贴了一幅大的“贴落”(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70年前战乱的时候,这幅画掉了下来,故宫的老员工把它收集了起来。当我们现在需要修复它时,打开后我们发现这幅画早已碎成了上千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它拼对了,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它修复好,现如今它已起死回生。后来我们才知道,它是一个清代著名学者董诰的山水绘画贴落。

  符望阁董诰山水贴落修复

  故宫博物院是个学术研究机构,我们有350名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但其中200多名已经到了退休年轻或者已经退休了,我们希望这些老的专家学者能够永远不退休,希望他们继续在自己的研究岗位上,所以我们成立了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藏传佛教研究所、宫廷戏曲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

  这些专家学者中,很多已经7、80岁,有些甚至90岁了仍然活跃在他们熟悉的工作领域,仍然带着徒弟继续研究着许多重要课题。

  开拓展览区 让民众深入故宫“处女地”

  人们来到博物馆首先要看展览,并且想看到称心如意的展览。而故宫博物院最有特色的展览莫过于原状陈列,充分展示文物当年制作时“因地制宜”的特点。现如今,这些文物成组地摆放在特定环境中,恢复了原来的情境、原来的故事,这是对过去的一种尊重。正因如此,我们有19个展览是原状陈列的,且更多的是专题陈列。例如武英殿的书画馆、文华殿的陶瓷馆、奉先殿的钟表馆,宁寿宫的珍宝馆等。

  寿康宫原状陈列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故宫开始不断扩大开放。过去的故宫博物院只开放了30%的空间,2014年我们第一次达到了52%的开放度。2015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了65%,2016年达到了76%,很多从未开放过的区域如今成为了举办展览的场地。例如,午门雁翅楼经过修缮,由仓库变为了今天的巨型展厅,外观完全保持传统建筑特色,里面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可迎接任何级别珍贵文物的巨大展厅。前年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时,很多外国博物馆馆长看到中国有如此具有魅力的展厅,纷纷要求把他们博物馆的展品送到故宫来。所以,我们2019年的展览已经确定了,印度展览之后便是阿富汗的展览。此外,今年5月份还将有3个展览在雁翅楼展出。

  前年,故宫开放了西部区域。由于西部区域从来没有开放过,十分神秘,所以故宫的员工称之为“女性的世界”。我开玩笑说,加了两个字会更准确:“退休女性的世界”。住在这边的都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太妃、太嫔。她们时间充裕,建了很多的花园和佛堂,但观众没有进去过。很多年轻人对里面的一些房间名很熟悉,进了就找甄嬛住哪屋。

  最大的宫殿被用作了雕塑馆。故宫有10200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无处展出。这次办了5个展厅,使它们得到展示。比如这尊1500年前北齐的菩萨,“身高”3米多。由于过去没有库房,就只能委屈菩萨“站墙根”。但现在有了展厅,菩萨的“脸色”也好了。还有故宫的秦始皇兵马俑、木雕、石刻等宝物也都得到了展示。

  东华门古建筑馆

  旁边这个院子就是所谓甄嬛、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生活了42年的院子。我们就把老太后住时使用过的家具、用具都摆放到了原处,进行了原样原状的陈列。这也是乾隆皇帝每天早晨给他母亲请安的房间,他当年看到这个房间的情景跟今天我们观众看到的情景是一样的。这些卧室、起居室也都得到了原状陈列,还有当时崇庆皇太后的文物收藏。

  故宫博物院有四个园林,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明代的一个御花园和这个慈宁宫的花园从未对外开放过。今天,园内106棵古树今天也得到了整体呈现。此外故宫里面还有45座佛堂,我们也将尝试开放,以展示宗教文化。

  故宫文创产品:从复制品到外交礼品

  故宫也在研发文创产品。过去的文创产品复制的较多,虽然有十几个系列,但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不强。

  如今我们研发了一些小商品,例如故宫元素的手机等。我们一共研发了300多种类似的产品,正大光明的充电器、鼠标垫、U盘、朝珠耳机等产品获得了全国文创产品大奖赛第一名。

  故宫猫系列产品

  我说:“这怎么可以?”他们却说:“戴着朝珠耳机玩手机,有当皇帝的感觉。”我说,“你们净骗人,皇帝根本就没有手机。”

  但是,有一个礼品值得注意,我们把五个皇帝喜欢的五把紫砂壶分别做成了红泥、黄泥、绿泥、紫泥和黑泥的组成套装,做成了国礼。专为儿童研发的拼装玩具、故宫的箱包等产品品质也是非常好的。

  加拿大总理来的时候,我就送给他一个黄颜色的领带,并嘱咐他参加G20一定要戴着,它会给你带来好运。外事活动的送礼是有规定的,那便是不能超过400块钱。例如,这个水果叉,叉子的马头、马尾巴、马蹄子是铜的,叉子尖也是铜的,但身子是磁的,非常精美。基辛格来的时候,我代表故宫把这个送给了他,我相信他每天都在用这个在家里叉水果。

  大阅图领带

  为了满足人们把“藻井”文化带回家的需求,故宫专门制作了藻井伞。此外,故宫的宫门也非常有名,我们因此还制作了相关的“宫门包”。雍正皇帝的12美人也很吸引人,我们就把其做成了套装伞。“春天用这把伞、夏天打这把伞,秋天这把伞合适,冬天也能用上这把伞。”

  另一珍宝唐代的《五牛图》,它们也“活起来了”。这个铜器是由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朱炳仁大师制作的,今年他已经83岁了。我曾和朱大师聊:“你的牛没有华尔街那头牛有名,华尔街那头牛趴在那,人都去照相。” 他说:“好办!”他就做了5头比真牛还大一点的牛。现在我们准备把这几头牛摆在箭亭广场上,方便人们拍照参观。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子最好不要往上爬。

  五牛图

  “俑仕相伴”系列彩绘陶人俑创意牙签筒

  我们还有用宫廷配方制作的故宫香,每天插上一根可以抵抗雾霾。此外,我们的脊兽也很有名,用它可以做成跳棋、衣服夹子之类等小玩意儿。小陶佣的形象也很生动,女士抱着东西、男士背着东西,我们就把它们做成了牙签桶。

  故宫将建外国文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和明清家具陈列馆

  故宫今年有很多新的开放计划。例如,文物医院建成后,延禧宫文保科技部的用房就被腾了出来。这个地方在故宫博物院里很特殊,

  由于当时这里经常着火,末代皇帝就修了一个养鱼池,后来着火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发生。1909年,末代皇后请德国的建筑师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西洋建筑,名为“灵沼轩”,当时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旋转楼梯来到地下室,经过玻璃通道进入紫禁城后,可以隔着玻璃看见鱼在外面游,类似于今天的水族馆。然而两年后,由于辛亥革命全面爆发,便不得不停工,这里也因此成为了北京地区最老的一个烂尾楼。这便是这个院子“另类”的原因。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上万件外国文物藏品,现在若有外宾到来,我们便会拿出一些他们国家的藏品给他们看。比如默克尔来时,我们就拿了些从德国科隆带来的文物,法国总统奥朗德来时,就拿了一些法国文物,辛格来时,又拿了些印度文物。现如今,故宫决定筹备外国文物馆,如此民众便可以参观到故宫收藏的上万件精美外国文物。

  默克尔总理访问故宫博物院

  此外,故宫成立考古研究所后,我们开始对故宫地下动工的部位进行系统考古发掘,有了非常重大的发现。比如我们在慈宁宫东院的遗址发现了当时明代永乐年间建造紫禁城的地层。如今在地基下4.2米的地方,便能看到当年明代的地基。明代的地基上面共有15层,一层夯土、一层碎砖, 15层夯土和15层碎砖地基非常坚固。朱棣的住处是由21层大砖累积起来的,如此壮观的考古遗址应该与观众分享。除此之外,在地基的下面还有横竖交错的滚木,将会使人们对故宫建造过程和方法产生思考。因此,故宫决定建一个考古遗址博物馆,让观众能够看到故宫的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

  不仅如此,故宫的6200件明清家具,80%都没有面世过,这些家具就堆在故宫的30多个小库房里。同时,我们会把收藏的明清家具拿出2400件,在这里做一个仓储式的明清家具陈列馆。如此一来,观众就可以同时看到大量从未面世过的故宫家具。这个明清家具陈列馆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馆。

  注:图片版权归故宫博物院所有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故宫;单霁翔;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