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独家报道

央广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震不断的乡村脱贫致富路

2016-09-15 17:01:00 来源:央广网

  好农夫家庭农场肉鸭养殖基地

  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 (记者杨莉莉)9月10日至9月14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记者团来到四川省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县城实地采访当地灾后重建脱贫发展情况。

  红星村,位于雅安市芦山县,当地生产环境不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遭受两次地震灾害,群众增收十分困难。2015年以来,红星村通过产业扶贫、新村灾后恢复建设、低保兜底齐步走的脱贫策略,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努力在2020年全村全面脱贫致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没有教科书,要摸着石头过河。要进一步精确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红星村第一书记何平向记者讲到。

  

好农夫家庭农场葡萄园基地

  好农夫家庭农场是村里的产业帮扶项目之一。该农场主要示范以沼气为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家园型模式,实施“废物循环”工程,构建“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特色循环链,发挥“污染零排放、有机肥还田”的综合效应,把农牧业废弃物的多级资源化循环利用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推广“禽-沼-果(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增加价值链条,促进沼气池与种养殖业配套。农场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一个集葡萄及猕猴桃采摘、品尝、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全部投产后,该农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75万元。

  此外,“借鸡生蛋”也是红星村的重要产业帮扶工程。据介绍,“借鸡生蛋”帮扶工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户养鸡养不活、无本钱、卖不脱的后顾之忧。目前,红星村已经发展30多户“借鸡生蛋”养殖户,每户规模400只,每户人均增收1万元。2016年上半年,红星村计划新发展至300户左右,养殖规模户均500只以上,每个家庭单蛋鸡养殖一项年收入至少4万元以上。

  

安顺场村貌

  安顺场,位于雅安市石棉县城西北方,距石棉县城约10公里,处于川藏南线的交通要道。据安顺彝族乡乡长史呷介绍,以前村民们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靠在大渡河谷种水稻和高半山上种玉米,人均收入极少,近年来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再通过农旅融合模式,让当地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今年第二季度,全乡人均存款已经超过1万元,全乡总存款数近1亿元,这还只是乡亲们在乡上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情况。通过采访村民丁霞,记者了解到以前她一家人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家人一个月的经济收入仅够生活开销,来到表姐家开的客栈工作后,现在每个月都能挣到2000多元,比以前多多了。丁霞还透露,依托安顺场的红色旅游资源,旺季时节表姐家的客栈一天最多时要接待500来人,收入可观。 

  

龙门乡灾后重建村貌

  龙门乡,是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地震震中地区,三年多过去,这片受伤的大地浴火重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踏入村庄,被眼前的蓝天白云红瓦白墙和干净的街道边错落有致的农家客栈所吸引。据龙门乡党委书记陈钢介绍,如今老百姓有了新房子,以后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过上好日子。为此,龙门乡结合灾后产业重建,决定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力求农业产业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做到群众有房住有钱挣。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以优质猕猴桃、高山生态茶、高山生态蔬菜、珍稀林木、林下养殖五大特色种养植业为抓手,走农旅结合、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龙门县民居

  “我们的重建重点放在坚持以生态为核心,以民生为归宿、以产业为支撑、以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建设上来。”陈钢告诉记者,基于科学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龙门乡境内22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逐步完成,全乡31个新村聚居点逐步完工入住,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此外,全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3年前的6000余元增长至现在9000多元,农房建设也全面完成。

  嘎日村村支书杨朝军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

  硗碛藏乡,是雅安市宝兴县唯一的藏族自治乡,全乡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藏族占人口的99%以上,祖祖辈辈以经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的高原牧场位于海拔近4000米的达瓦更扎,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在此放牧牦牛和养羊。2012年,嘎日村村支书杨朝军带领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挖通了10公里高山牧场路。公路修通后,给村民带来了极大便利,不止方便村民上山下山,还带动了达瓦更扎景区的发展。据杨朝军介绍,公路修通后,从外地来到达瓦更扎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最多时一天来了近200辆车。源源不断涌入的客流同时带动着嘎日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村里现在还修了酒店,很多人家里也搞起了旅游接待,最多时一个月就能挣到上万元。”杨朝军说。

  居住在灾后重建新居的老人和小孩

  小金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通过与村民们交流,记者了解到,在5·12汶川地震以前,村民们住在山上的土墙房里,地震时房屋倒塌,政府重建新房后,村民们便住到现在的砖瓦房里。以前住在山上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维持生计,自给自足基本没有收入。现在搬到新居以后,除了种玉米和土豆,还会到山里采摘松茸和山药卖了补贴家用。现而今,村民们最主要通过种植玫瑰,以十块一斤的价钱卖给合作社,增加收入。

  小金县汶川地震后重建新居房

  据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村主任陈望慧介绍,2011年以前,村里只种植常规的农作物,收入很低。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望慧看到庄稼地旁边的玫瑰长得特别好,于是她开始琢磨能不能用种植玫瑰来替代农作物。2012年4月,陈望慧先后去到甘肃、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有名的的玫瑰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并带回苦水玫瑰、金山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种苗。回来后,陈望慧组织成立了小金县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小金县玫瑰种植及深加工。据悉,冒水村种的并非普通玫瑰,而是食用玫瑰,不仅能够观赏,还能制成玫瑰产品。合作社开发出了如玫瑰花蕾、玫瑰茶、玫瑰精油、玫瑰醋、玫瑰露酒、玫瑰膏等十几种产品。提到未来的发展愿望,陈望慧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延伸玫瑰种植产业链条,走上高端化、精细化的模式,希望“高原玫瑰”更多地走出去。

  西索村村貌

  西索村,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卓克基镇,是电视剧《尘埃落定》的主要拍摄地。据西索村村书记泽郎尔甲介绍,十多年前村里只有3户村民经营旅游业,之后随着收益越来越明显,政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仅翻建房屋一项,每户村民就能拿到7000多元的补助,这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致力旅游发展。他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如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破万,有些农户更是在旅游旺季收入数十万元。谈及村里的变化,泽郎尔甲感慨:“十多年前,电视剧《尘埃落定》拍摄时,很多村民都是这部戏的配角,充当着群众演员,而如今,大家更像是各自生活的主角,都在努力挣钱。”

编辑:李江雪

关键词:走转改;四川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网络媒体走转改】夹金山下玫瑰开 花香洒满致富路

日前,“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媒体采访团翻越夹金山,来到位于山脚下的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在陈望慧的倡议下,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统一收购农民种植的玫瑰进行深加工,形成了玫瑰采收产业链。

2016-09-14 15:17:00

网媒记者重走长征路—一场触及灵魂的“走转改”

网媒记者重走长征路—一场触及灵魂的“走转改”

2016-09-14 09:10:00

【网络媒体“走转改”】小金县:昔日长征会师地 绽放致富“高原玫瑰”

9月12日下午,网媒记者团来到小金县实地采访。刚进村,记者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喂小朋友吃饭,通过交流,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今年67岁,小朋友是她的重孙。“以前住在土墙房,汶川地震房子塌了,现在住在政府修建的砖瓦房,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老奶奶一边逗着重孙女吃饭,一边对记者说。

2016-09-12 22:2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