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以扶贫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多家卫视和网络视频同步播出,“土味”十足的内容、场景和人物出乎意料地“吸粉”无数,在观众一片叫好的同时,相关影视专业机构综合评分高达9分以上。比之许多高成本制作的大手笔,这部仅24集的“土味”正能量影视剧“爆火”给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一:真实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山海情》取材真实。整个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它的真实存在就是今天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除了细节故事上的艺术处理,电视剧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主要故事桥段在现实中甚至都能找到对应的人和事。电视剧没有回避脱贫攻坚初期发生的许多“糗事”。因此,不仅让亲身经历者看起来拍手称好,也让许多局外人看起来有趣生动和感慨万千,笑中带泪,丝毫没有违和感。因此,真实是这部剧得以“爆火”的首要原因。只有真正根植于泥土里的“土味”才最沁人心脾,耐人寻味。

  启示二:好故事需要好演员来演绎。许多人说,《山海情》里大腕云集。的确如此,张嘉译、黄轩、姚晨、闫妮、尤勇、黄尧等一众中青年优秀演员,一改往日都市剧里“高富帅”“白富美”“霸道总裁”之类的形象,一个个变身“土得掉渣”的农民、县乡村干部等。说实话,因为他们辨识度太高,刚亮相时,许多观众都因为还不适应他们演绎的角色,老土的扮相,笑场者居多。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专业水准使他们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表情的演绎,与角色浑然一体,张嘉译便成了“马喊水”,黄轩就是“马得福”,大家的心跟着剧情一起跌宕起伏,没有人再关注他们曾经演过谁?他们就是一群与贫困坚定斗争的基层干部和乡亲。

  启示三: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山海情》这部剧中,我们发现,主要演员几乎都是西北籍演员,这不仅让他们所说的与宁夏西海固方言相似度极高的陕西方言听起来虽稍有差别,但总体亲切自然,而且在对西部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活细节的体现上与现实“无缝衔接”。细节决定成败。正是一个个细节真实使这部剧不仅赢得了本地人的赞誉,也收获了外地人的关注。

  文艺作品作为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山海情》这部“土味”十足的扶贫剧能够“爆火”,值得影视创作者深思。也反映出,观众对于影视剧的期待不仅仅是诗和远方,不仅仅是诡异玄幻的穿越,不仅仅是步步惊心的宫斗情节,更不仅仅是一次次咀嚼数千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儿。大家需要那些厚植于生活土壤中的“创作”,需要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代凯歌。(央广评论员 许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