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敦煌疑现“专坑游客公厕”引发关注。该厕所建在沙土上,游客开车过来后导致车辆被陷,工作人员便索要“天价”拖车费,且对想要免费帮忙拖车的游客百般阻挠。目前,涉事经营者已被责令停业整治。15日,敦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涉嫌强迫交易罪的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自驾旅行中车辆被陷,工作人员帮助救援后车主支付一定报酬可以理解。但动辄收取几百至几千元的“天价”拖车费,还阻止他人救援,则不免有敲诈勒索之嫌。

  更为关键的是,“专坑游客公厕”事件发酵后,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被“坑”过。如果被“坑”的游客不只一个,游客举报也不止一回,为何这样的公厕依然没被整治?索要高额拖车费的工作人员为何如此“底气十足”?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尽管敦煌文旅局回应称该公厕曾因手续不全被清除过,目前多部门已介入,将重点整治,但如何“治标”也“治本”,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是政府管理部门最应该给出的答案。

  毕竟,治理“专坑游客厕所”不能只靠热搜,建立长效管理和监管机制才是关键。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中国旅游行业逐渐复苏,别让一个公厕毁了地区旅游市场管理长期以来的努力,也别因此挫伤了游客旅游消费的信心。(央广网评论员 王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