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国连降大雨,防汛形势严峻。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救灾作出指示及部署,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精准预警、严密防范、高效救援,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把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这要求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使防灾减灾救灾达到科学、高效的水平,进而有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平稳良好发展。

  提高抗灾能力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提高抗御灾害能力事关重大,这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提高抗灾能力彰显生命至上理念。救灾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场对决中,时间就是生命。越是提前预警、排查隐患、转移人员,越可能抢占先机。方案越完善,物资越充足,设备越专业,救援就越科学、高效。救灾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就随之减少。这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提高抗灾能力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方方面面,补齐安全短板至关重要。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仅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也有利于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防止贫困地区因灾返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我国抗御灾害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至现代化水平。(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