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第24天,8月3日,21岁的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月被发现掩埋于云南勐海县城郊外的山林里。4日,警方通报,李某月已遇害,系被其男友伙同另外两人杀害埋尸。

  从此前的乐清女孩乘顺风车遇害案、大连女子深夜当街被暴打事件到前不久的杭州来女士遇害一案,近年来,女性安全有关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热点。除了这些恶性伤人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女性要面临独居、坐车被偷拍,住宾馆被尾随的现象。

  每一个女性遇害事件的发生,都会带给家庭和社会难以消解的伤痛。令亲者伤心、观者痛心,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从公众参与讨论的热度不难看出,社会舆论对女性群体的安全状况更加敏感与关注。全网持续关注案件走向,既源于广大网民的正义感,也是民众集体焦虑的一种投射。这提醒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此类案件的舆情,及时作出权威回应。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案例背后仍存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化粪池警告”等苛责甚至调侃受害者的观点,干扰着网友判断和舆论导向。这也说明改变性别意识中的傲慢,收起“受害有罪”的偏见,让保护女性安全形成统一的社会共识,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教了女儿二十年如何保护自己,你却一秒也没有教过你的儿子不要伤害别人”。面对女性受害案件,有网友发出如此感叹。由于身体相对弱势,女性安全屡屡遭遇威胁。有专家提醒“女孩出行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有媒体呼吁“高校应重视安全教育”等,这些建议充满了善意,也具有操作性。但保护女性安全,仅靠这些并不够,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织牢织密安全网,而政府无疑扮演着最有力量的角色。近期两起案件中警方的高度重视、快速行动、及时公布案件进展值得点赞。鉴于女性安全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安全忧虑不容忽视,政府部门有责任保持警惕和关注,收到信息之后及时介入,做好受害止损,对舆情做出权威回应,安抚大众情绪。此外,应对女性安全问题,法律的健全、咨询救助机构的建立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伤害和悲剧尚未停止。面对个案,既不能过度解读,放大公共安全风险;也不能冷漠旁观,置之不理;及时接住求助者黑暗中伸出的手,回应困境中发出的呼唤,是对人的基本尊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央广网评论员 孙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