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北振兴大家谈】东北振兴关键在人——留住人才东北振兴才有希望

2017-02-16 14:25:00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东北振兴面临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体制机制矛盾进一步显现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启动新一轮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于解决制约东北振兴发展中的问题,保持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全局意义。

  2016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强调了“积极改革创新、主动破困前行,奋力开创东北全面振兴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将振兴东北经济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

  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生活水平,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是当前政府对东北地区经济高度重视的原因。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能否重新崛起,不仅关系到我国地域经济是否能够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央制定的惠民政策是否有效的落实到位。

  自中央2003年制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曾一度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其中人才外流是其中关键素因之一。跟今天东北人口外流相反,曾经东北人口猛增:1936年1月,全东北人口3097万,到年底猛增到3701万人,1941年达到4229万人。由此形成了上个世纪世界最大的移民潮,就是所谓的闯关东。成千上万的关内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移居东北,与现在东北人口流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经济时报曾经刊发过一边题为《东北的人才流失之痛》的文章,文中对东北人力资源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切中了要害,“一边是人才流失,一边是地方对人才的渴求。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东北地区的招工难问题,并不逊于东部沿海城市,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东部沿海地区更严峻。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减少了,企业开始用机器替代人。但在东北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大量外流后,并没有找到有效的缓解途径。”

  当地区经济逐渐衰落,人力资源必将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东北经济逐渐下行,地方政府没有实施有效的政策将人力资源留住,导致了东北经济需要转型时所面临的人才溃乏。

  东北经济一直以大型国企带动,地区的高校人才培养也以国企产业结构为指向,国企经济效益下滑直接导致了就业率下降,据统计,东北三省每年流失的人才达到了200万。相较于东北以重工业产业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很早就颁布人才优惠政策,引进高技术人才,将产业结构向环境友好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产业转型。当高新技术产业达到规模并形成具有自主创新的产业新形态后,必将带动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赋予传统产业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立良性的产业循环,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才引进机制,并对这些高技术人才创业给予帮助指导,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给予大力的扶持,帮助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尽快市场化。其次,东北的决策者要放弃固有的传统理念,转变官本位的思想,尤其是服务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将新措施新政策真正的落实经济结构的每一个环节,将市场经营环境向健康有序的方向转变。

  中国有一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说没有了人的带动,也就没有了市场的活力。东北急需引发一场解放思想、广纳贤良的改革,因为东北经济迫切需要这种活力,有了这种活力东北经济的再度崛起才会更有希望。(作者:王丹蕾)

编辑: 王文伟
关键词: 东北;经济;振兴;人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