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7月,正值招聘季,在一些求职论坛中,不少人分享出自己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而求职失败的经历。MBTI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性格颜色测试……在这个招聘求职季,有关性格测试的话题又冲上热搜。

能力再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却“败”在了“性格不合”,怎能不令求职者“扼腕”!企业用人本该任人唯贤,若只是简简单单一句“性格与应聘职位不符”,就将求职者挡在就业门槛外,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况且,这种以性格测试定招录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近年来,有“就业歧视”之嫌的各类任性招聘屡见不鲜。诸如,求职须告知父母兴趣爱好、亲戚工作单位、感情经历、星座偏好;招聘行政专员时有精确的身材要求;明确告知“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这种种奇葩招聘条件,随意用与工作没有关联的抽象标准对求职者进行考察,都与我们社会倡导的公平、公正背道而驰。

此类招聘方式不仅涉嫌“就业歧视”,也容易造成人才浪费,使得企业与真正的人才失之交臂。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就业是民生之本,绝不能任由花样“就业歧视”破坏平等就业环境。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科学、有效的招聘方式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相关部门也应及时跟进,在涉及有关劳动就业的执法监督中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少一些任性,多一些真诚,让企业与求职者真正实现双赢。(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辉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