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李苑甄表示,全国盲人有1700多万,在服役的导盲犬却不足200只,携带合格导盲犬的盲人无法出入公交、地铁、酒店等公共场所,遭遇诸多不便和歧视。此后,导盲犬不足200只这一数据,迅速引发关注。

视障人士是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身体缺陷导致行动不便,在出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对于双眼看不见光明的他们来说,导盲犬绝不能等同于一般认知中的“宠物”,它们无异于盲人的第二双眼睛,是他们出行的拐杖,也是生活的伴侣,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在服役的导盲犬与全国盲人人数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下,我们更应思考的是,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脚步。这当然不是因为盲人没有携带导盲犬出行的需求,而是因为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有不小进步空间。不可否认,导盲犬在进出超市、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仍然会遭遇诸多不便和歧视。

让盲人出行的脚步不再趔趄,让他们也能遇见生活中的光和暖,这离不开全社会打破对导盲犬的歧视和偏见。事实上,善待导盲犬,为导盲犬放行,不只是情分,也是本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无障碍服务,才能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出行的自由和幸福。善待导盲犬,是对视障人士出行的最大帮助,也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充分落实,有待于法律“长牙齿”。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爱心,用真心关爱给予盲人更多温暖和光明。(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辉)

编辑:王晶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