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七天假期,看电影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首选之一,由此也催生了国庆档捷报频传。影片《长津湖》连创中国影史上多个纪录:历史片首映日票房纪录、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国庆档影片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其票房、口碑双丰收,点燃全国观影热潮,成为有口皆碑的“爆款”;而《我和我的父辈》也持续热映,四大篇章有温情、有欢喜、有过去、也有未来的,不同风格与主题收获观众的一致认可。

阶段性的回顾,是为中国电影长远发展蓄势。今年国庆档总票房达43.7亿,超过去年国庆档39.67亿的票房成绩,位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是因为主旋律电影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家情怀。《长津湖》还原抗美援朝这一卫国之战,再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伟大姿态;《我和我的父辈》通过“我和父辈”的故事,演绎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谱系的传承。在现代语境占主流的社交媒体中,这些主旋律影片在高度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强化了剧情的故事性,成为追随者的“新网红”“新主流”。其强劲票房号召力的背后,反映了奋斗者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与发展的希望。”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相应的文化责任和时代使命。“给谁看”“怎么拍”一直都是电影人的时代命题。近年来,随着文化领域守正创新、培根铸魂持续推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电影已成为一种集体共识,中国电影人的春天来了。

一部电影风靡一时并非偶然,而是代表着这一时期人们的文化审美所向。《流浪地球》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大圣归来》采用中国最经典的超级英雄形象,唤起了大众对经典角色的记忆;《湄公河行动》火爆场面不断,展现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利益这一宏大主题……纵览这几年叫好又叫座的中国电影,既破了观众的“防”,也破了国界的“圈”,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基因体现。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刷新中国票房纪录的《战狼2》,在国外部分影院甚至出现一票难求。当中国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也越发渴望了解中国,电影无疑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藏在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心向往之的英雄主义气质,当这些承载着我们文化自信的美好因素随着中国电影“走出去”,也就奉献出一场文化领域的、跨国的“美美与共”。

文化自信基因,将铸中国电影全球化之魂。现在,电影《长津湖》已经火到海外,有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称,“看过预告片后,觉得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最好的中国战争电影。”这部电影立足当下的审美坐标,输出了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样态,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全新表达。值得注意的是,《长津湖》有不少年轻演员出演,有的还担当主角。当“流量小生”成为“顶流演员”,不仅有利于提升年轻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培养新人,中国电影未来可期。因为“演员的自我修行”这项最基本的功课做好了,中国电影就更有实力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