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亦有声,此刻无声有力量!”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委员用手语“合唱”国歌的一幕迅速刷屏,令人热泪盈眶!

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唱国歌则是表达爱国之情最为直接的方式。尽管身体受限,但聋人手语使用者根据3月1日起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选择用手语来“演唱”国歌,只是方式不同,“唱”出的是一样的爱。几秒钟的画面里,舞动的双手伴着前进的旋律、铿锵的节拍,产生了一种直抵人心的美和力量,激发起屏幕前你我的爱国情感。人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情感更深层、最持久?

无声的手语国歌“唱响”人民大会堂背后,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非凡进步。正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今年首场“委员通道”上接受采访时所言:“30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在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关部门制定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唱”国歌的规范,切实解决了聋人手语使用者规范、统一、严肃地表达国歌的愿望,正是国家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

国歌有了通用手语,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正在“一个也不少”地被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他们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参与各项事业,获得一样的发展机会,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对这种爱国情感的应然回馈。(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夏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