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和国追梦人】华明升:命里注定种花的斗南人

2019-05-08 16:38:00来源:央广网

  编前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广网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共和国追梦人》。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起筑梦、追梦、圆梦。本期追梦故事--《华明升:命里注定种花的斗南人》。 

 

本期主播:林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

  1987年春天,3月的昆明草长莺飞,滇池坝子中心的斗南村,华明升找朋友介绍,在云南省林木种苗站买了90块钱的剑兰种球。

  3个多月的时间里,支棚子、施肥、浇水、打虫,华明升像种大白菜一样种花。眼看着乒乓球大小的种球长大了,抽穗了,露出了花骨朵。

  第一批花剪下,用稻草简单捆好,华明升骑着单车送到了白塔路。“卖了165块钱”,华明升心里一算,种花跟蔬菜比也没有多难,但利润高了3、4倍啊。

  种剑兰尝到了甜头,华明升的想法也多了起来,这次他找到了专业机构来帮忙。

  1989年开始,华明升专门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拜山头”,不仅引进了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玫瑰等花卉品种,也和研究所的专家交上了朋友。花卉专家把华明升的大田当成试验田,不厌其烦地倒着公交车来田间地头研究顺便指导。

  1988年家里的1.5亩蔬菜地种满,1989年租种生产队的大田,1993年到附近的矣六乡租地,1995年注册成立花卉公司……从一捆剑兰开始,华明升走上了专业种花之路。

  1993年,斗南村的花开始走俏,花贩子来村里收购成了常事。村民切下花打成捆,卖菜的时候丢在菜筐上兜售。村里看着买花的人越来越多,在街角划了一块空地专门做鲜花交易。

  1995年,呈贡县政府调整300多万元在斗南开辟了12亩土地,建了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这一年,云南鲜切花的产量规模开始跃居全国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

  那时候,斗南的鲜花已经远销全国,很多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不甘于在家门口坐等现成,他们开始把斗南的鲜花批发到广州卖。

  回看这30多年的风风雨雨,华明升非常感慨:“我们斗南人就是勤奋!”

  “那几年你大白天在村里走走,一个人都没有”,华明升说,从他们几个最早种花的开始,村里的花田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花田里。特别是春节之类鲜花走俏的季节,“谁家还过节啊,正是挣钱的时候,过了初一就下地出门了”。后来,又在全国跑销售的路上,在各个大学、研究所里,“斗南村没人在村里闲逛”。

  华明升说:“我和斗南人再能干,没有政府的支持也做不到现在这样”。他自称赶上改革开放好时代的“花一代”。

  90年代,斗南已经是人人种花,家家卖花。把花真正变成了商品,引起了政府的重视。1993年,云南省第一个《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颁布;1994年和1995年,云南省政府就两次在斗南召开现场办公会,鼓励斗南发展花卉产业;1995年,呈贡县政府花300多万在斗南建了占地12亩的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产量规模在当年就达到全国第一;1998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华明升为代表的的一批种花卖花带头人去荷兰国际花卉贸易展览会考察学习;2002年12月20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正式在斗南落成开拍,华明升的鲜切玫瑰是当晚拍出的第一号竞品。

  回顾这些年斗南发展的历程,华明升激动起来:“要不是改革开放,要不是搞市场经济,斗南的花不可能卖到国外,我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好。”

  如今,斗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华明升说,现在的斗南已经不是呈贡的,昆明的,甚至不是云南的,是中国的斗南,世界的斗南。作为斗南村的主人,该怎么让斗南的光荣继续下去,是他们老一辈种花人要想的问题,但更是下一代斗南人避不了的责任。

  华明升的儿子今年30岁,从泰国留学回来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现在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鲜花的电商行业中。华明升说,斗南的孩子很多都是“花二代”,这个称呼斗南独有。现在,斗南要建特色花卉小镇,要搞花卉文化,要接入互联网,这些都要靠孩子们。

  30年花田勤耕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华明升为代表的斗南人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古人说,天道酬勤,这是一个意思”。30年壮阔东方潮,华明升和斗南的故事交织成一曲劳动改变命运的赞歌,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变奏曲。

 

主播介绍

  林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现主持“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节目,曾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

编辑: 胡莹莹

【共和国追梦人】华明升:命里注定种花的斗南人

30年花田勤耕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华明升为代表的斗南人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古人说,天道酬勤,这是一个意思”。30年壮阔东方潮,华明升和斗南的故事交织成一曲劳动改变命运的赞歌,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变奏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