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和国追梦人】绝壁凿出生命渠

2019-04-30 15:47:00来源:央广网

  编前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广网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共和国追梦人》。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起筑梦、追梦、圆梦。本期追梦故事--《绝壁凿出生命渠》。 

 
  

本期主播:方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

  黔北大山里,藏着一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间盘旋,清泉似从天降流到绿油油的稻田里。这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老支书、81岁的共产党员黄大发是修建这条生命之渠的领头人。

  沟渠最险峻的地方,也是最壮丽的景观。大土湾岩、擦耳岩、岩灰洞岩,三个300米以上的垂直绝壁上,千余米沟渠横卧山腰,让人无不惊叹巧夺天工。

  山脚下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不少村民家正在修建新房。见证了村里翻天覆地变化的雷文刚说,他活了71年,没有大发渠,就没有今天的新变化;而没有黄支书,也肯定修不了这条渠。

  1949年解放后,13岁的黄大发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七分土地。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就此一直干到70岁。

  说起修渠引水,村民夏时江说,这是全村人最大的梦想。过去全村只有一口望天水井,井里的水是雨水从山脚的石头缝里一点点渗出来的。男女老少不分昼夜排队挑水,一个多小时才能等到一挑水。

  上世纪60年代,黄大发带着村民的梦想争取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开修大发渠。这项工程被时髦地命名为“红旗水利”,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指挥长便是时年35岁的黄大发。

  然而,10余年的修渠,没有技术,测量就靠树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瞄;缺乏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洪水一来,几下子就把沟渠冲垮了。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村民们心灰意冷了,纷纷打起退堂鼓。

  黄大发暗下决心,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几年间能去的水库沟渠工程他都走访了一遍。1989年,已是63岁的黄大发,向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1992年春天,大发渠动工。道路不通是制约修渠的一大困难。擦耳岩是水渠最艰险的一段,壁立千仞,看着就叫人心惊胆战。黄大发凭着智慧和勇敢,带着200多乡亲,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工具,在离地面高近300米的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为了让擦耳岩段便于行走,黄大发精心挑选平整结实的石板背去铺在水渠上。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难以想象的辛苦努力,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大渠终于竣工。

  1995年的端午节,草王坝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全村群众用时40多年终于修通了这条希望之渠、生命之渠,他们亲切称为“大发渠”。那天,全村杀猪摆席,举办了隆重的庆功宴。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流下了热泪。那一年,草王坝通了电,还启动了公路修建。

  汩汩的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题,还可满足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坝从此旱涝保收,彻底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有了水渠保障,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草王坝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肥沃的良田。

  每一届都满票当选支书的黄大发,有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千年古镇的大山脊梁迎风飘扬,默默守望这精神之渠、信念之魂。这是绿色的渠,连通稻菽千重浪;这是发展的渠,连通小康致富路;这是幸福的渠,连通党民一条心。初心不忘,宗旨不变,精神不倒。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老支部书记,这就是黄大发。(报送单位:贵州网信办)

主播介绍


  方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主播,承担央视《新闻联播》配音工作。曾获2010届“金话筒”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中国新闻奖;曾参与全国“两会”“党的总书记文选”“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大型直播和活动的播音主持和大中小学课文及诗词诵读等工作。因其声音的可塑性极强,被誉为“百变之王”。

编辑: 胡莹莹

【共和国追梦人】绝壁凿出生命渠

凿开悬崖绝壁,打通生命水渠,树起不朽丰碑。共产党员黄大发,用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坚守,带领乡亲引来希望之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