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广网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共和国追梦人》。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起筑梦、追梦、圆梦。本期追梦故事--《廷·巴特尔: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本期主播:婉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

  沿着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向西行驶约8公里,一处现代化家庭式牧场进入视野,洁净宽敞的住宅、布局整齐的棚圈、波光粼粼的鱼塘、悠闲散步的牛犊,被松柏、红柳、沙棘等植被环绕在厚厚的草丛之中。这就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牧区建设中的牧民典范、十八大党代表、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的家。

  在千里草原的一隅,廷·巴特尔40年如一日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实现着他的价值。他以那些看似碎屑寻常的小事,串起了闪光的人生轨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身怀爱民之心的人,一个恪守为民之责的人,一个善谋富民之策的人,一个常办利民之事的人。

  1974年,当19岁的廷·巴特尔戴着父亲的旧军帽,来到锡林郭勒浑善达克这块沙漠腹地时,呈现在眼前的是偏远、贫瘠、封闭、落后,草原牧民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田园、安逸。全旗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平均降水量仅为2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由于寒潮、大风多发,自然条件恶劣,全嘎查80户牧民多半是贫困户,蒙古包里被烟熏得黑黑的,生活设施奇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廷·巴特尔送走最后一个返城的知青,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了这片让他难以割舍的土地,发出了“要当就当好牧民”的誓言。1978年,他担任了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重担落在了他的双肩。

  当官“三把火”,上任先扶贫。 由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捐基础母羊,组成“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把羊群以定期承包的方式放到贫困户家里去饲养,一年一期,每年的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羔羊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羔羊归嘎查集体。如此循环,在贫困户逐户脱贫时,嘎查“流动扶贫畜群”的“雪球儿”也越滚越大。

  2001年,经过对贫困户的科学合理帮扶,萨如拉图雅嘎查的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2008年8800元,2011年1.5万元。随着“蹄腿理论”的实施,在扶贫过程中,嘎查的扶贫羊群也变成了扶贫牛群。

  面对草原的未来,廷·巴特尔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牧民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这是廷·巴特尔一直在思考的大事。除了养牛,他还根据嘎查的实际情况,带领牧民因地制宜搞起了多种经营,为牧民探索增收的渠道。

  廷·巴特尔曾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你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嘎查的党支部党员干部先打头阵,给牧民们带一个好头。像我们每年春季种树,一般都是党员带头,领着牧民去种树,路边的沙柳这几年连续种,种了两千多亩。

  本世纪初,各种天灾接踵而至,导致草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锡盟盟委、行署站在全盟高度,从大局出发,制定实施了“围封禁牧、集约经营”战略。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基层牧区的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把这一政策与萨如拉图雅嘎查特定的小环境进行对照后,他敏锐地意识到,搞草原生态建设不能盲目遵循一个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在方式、方法上大有商量的余地,不能让牧民像农民养猪一样养羊。草原牧民放牧牛羊是主业,每户牧民都至少有上百只的羊群和几十头的牛群,但把上百头只牛羊圈起来饲养,成本太大,那种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不是一个牧民所能承担的。

  廷·巴特尔算了这样一笔账: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同,1头牛有4只蹄子,而5只羊有20只蹄子,4只蹄子和20只蹄子相比,当然是20只蹄子对草原的破坏力更大。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蹄腿理论”,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减羊增牛”。

  为了实践“蹄腿理论”,面对牧民们的不理解和难以接受,廷·巴特尔率先做通妻子的工作,将自家400多只的羊群卖掉,全部改养肉牛。实践证明,这不仅使草原得到休养,而且恢复了生态,牧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升。后来牧民们纷纷效仿这一成功做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廷·巴特尔认为,草原退化、沙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盲目追求数量型畜牧业的恶果。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游牧,而游牧最根本的目的是对草原实施最有效的保护,草场的自我修复能力是超强的,关键是要给它修复的时间。事实上,廷·巴特尔早在1990年就开始在自家的6000亩草场上进行科学的划区轮牧实验了。

  首先,他把自家的6000亩草场一分为九,面积最大的是夏季草场1600亩,冬季草场1700亩,秋季草场700亩,打草场300亩,牛犊放牧草场两块共300亩,备用草场800亩,经济区400亩,生活区100亩,这些区域之间都隔有围栏,互不相属,相对独立。

  划区轮牧实验,使廷·巴特尔家的每块草场都始终处在有效保护之中,得到了休养生息,仅几年的工夫,那片曾经是全嘎查最差的草场,一簇簇黄色、紫色、红色的野花点缀在草地上,曾经砂石遍地的河滩旁,牧草长势也是郁郁葱葱。300亩打草场因常年实行禁牧,产草量逐年增加,冬季贮草全部实现自给,牲畜放养基本是零成本,但效益却成倍增长,活生生的事实摆在面前,嘎查所有牧民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效仿。

  为了草原、为了牧民,这位将军后代和“草原之子”扎根边疆草原40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凝结出一套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造福一方牧民,也成为了全国各地建设现代化农牧业学习的典范。设在他家牧场上的全盟农牧民培训基地,目前已累计培训区内外乃至蒙古国、俄罗斯等地人员两万余人次,廷·巴特尔正在把自己几十年埋头苦干、摸索总结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从这里传遍草原,传向世界…… (报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

主播介绍

    贡婉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主播,主持风格大气、亲切。参与教育部、国家语委、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录制工作,担任“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等众多大型直播活动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