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共和国追梦人】李殿荣:一生割舍不断的“油菜情”

2019-05-13 16:36:00来源:央广网

  编前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广网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共和国追梦人》,70年来,我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谱写出华丽的时代篇章;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起筑梦、追梦、圆梦。本期追梦故事--《李殿荣:一生割舍不断的“油菜情”》。  

 

 本期主播:智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 

  昔日似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皆,油菜花香……

  说到“秦油2号”、“秦优7号”、“秦杂油4号”等系列杂交油菜品种背后的科技支撑,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我国著名杂交油菜育种专家,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名誉主任李殿荣。

  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40多年来,李殿荣的人生字典里始终绕不开“杂交油菜”这个关键词,“杂交油菜”成了他人生最长的陪伴。

  农城四月天,油菜花竞相怒放,在明媚的春光下,随风摇曳、灿若锦绮、香气袭人。

  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81岁的李殿荣查看油菜试验田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翻阅实验数据。这是他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精神领地。办公室虽小,却很温馨,在这里他的各种奇思妙想才会喷薄而出。

  就是这位看起来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分别的老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省农垦华阴农场一个简陋的油毛毡房和一间茅草屋里,靠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毅力,带领几个知识青年为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的选育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其后,在40多年的育种生涯里又创造了诸多国内外第一。

  让人民群众有油吃、吃好油,这一直是李殿荣和他的研究团队追求的目标。在当年的生产工作中,李殿荣感受到了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所产生的杂种优势效益,而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更是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李殿荣用八年的时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并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南、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从此,李殿荣的名字,也随着他在油菜育种上的突破,响彻大江南北、黄淮两岸,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

  面对一个个耀眼的荣誉和光环,年过8旬的李殿荣没有止步,他要用终生的心血不断向世人奉献更好的答卷。

  截至2015年,李殿荣和他的科研团队共育成油菜品种2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省、部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育成品种累计推广2.36亿亩,增产油菜籽55.4亿公斤,新增产值154.7亿元。

  如今,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水平高、创新实力强、科技成果多、研发效益好的科研单位,力争为全国的油菜生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油菜能开出最美的花,油菜能榨出最营养的油,油菜能做出最好吃的菜,油菜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软黄金’。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种植油菜的意义在于取油,当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得到解决、产量获得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含油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8年,李殿荣和他的科研团队培育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品种“秦优7号”通过省级鉴定,再次横跨大江南北,成为我国2004年-2008年适种区域最广、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品种。其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居国内领先水平,繁育技术和推广应用国际领先,是继“秦油2号”之后油菜育种领域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李殿荣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培育含有高亚麻酸的油菜新品种。

  “这个亚麻酸进入人体之后,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EPA和DHA,就是鱼油,如果说我们把亚麻酸提高了以后,提高到百分之15到20的话,就能以油菜为载体,用土地生产鱼油,也可以说在陆地上生产出鱼油来。”如今的李殿荣退而不休,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伴着蚊虫叮、烈日灼晒,年复一年,创造了油菜育种史上的奇迹。

  扬筛起的一粒粒油菜籽,在李殿荣及团队眼里,就是整个世界的重量……(报送单位:陕西省网信办 作者:耿苏强)

主播介绍

  陈智鹏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央广播电台总台央广主任播音员、十佳主持人,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音员、《新闻纵横》主持人、央视《新闻联播》配音员。多次参与中央台全国两会现场直播,多次在人大常委会现场宣读文件。近几年担任博鳌亚洲论坛、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等一些列中央台现场直播的主持人。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编辑: 胡莹莹

【共和国追梦人】李殿荣:一生割舍不断的“油菜情”

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40多年来,李殿荣的人生字典里始终绕不开“杂交油菜”这个关键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