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舟山7月23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傅炜如 魏炜 王誉博 陈贞贞)老王是个“怪脾气”的人,有人夸他豪爽,也有人骂他脾气臭,大半辈子,天天坐船往岛上跑,和一群鸟待在一块,对家人也没这么上心。

王忠德与他所守护的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老王名叫王忠德,是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保护区的一名老护鸟员。他中等个子,因为长年吹海风的关系,皮肤黝黑,脸上有不少皱纹。

  王忠德对鸟岛的功劳可不小,从1986年开始护鸟至今,他凭着那股“轴”劲,让五峙山列岛繁殖栖息的鸟类数量,从3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3万余只。

王忠德与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如今王忠德的名字和鸟岛紧密相连。这位七旬老人如何与鸟岛结下缘分?故事还得从33年前说起。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王忠德说“我用的是最笨的办法”

年轻时的王忠德坐船去小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坐船从舟山定海马目乡码头出发,行驶7公里,在灰鳖洋上,便能看见7座小岛。大五峙山、小五峙山、龙洞山、丫鹊山、馒头山、无毛山、老鼠山组成了五峙山列岛,如掌而列。

  1986年5月,定海区马目乡林科员王忠德协助市、区农林局、科委进行海岛资源调查时发现,五峙山列岛栖息了300多只海鸥。

  市农林局领导交代给他一个任务——为鸟岛站岗。王忠德本以为是个简单的差事,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现在回忆起来,他直喊“很苦很苦的啦!”但好面子的他也只能撑下来,“我说出来了一定要做到的。”

王忠德保存的鸟类观察笔记(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鸟类繁殖的季节是5月-8月,成群结队的海鸟从北方飞至五峙山岛。

  每天早晨,他拎上铁饭盒,戴上草帽,背上水壶,带上相机,从岑港出发。那时还没有多少经费,只有一艘12匹马力的小机动船,要开1小时才能到鸟岛。晚上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再回来。

  “早上太阳晒,脚下蚊子叮。那时候岛上篷都没有的,太阳晒下来躲都没有地方躲。”

  啥都不懂,怎么护鸟?王忠德说:“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观察。”刚开始的时候,能分得清海鸥和白鹭就算不错了。最初,岛上仅有300余只海鸥和10余只白鹭。

  他每天在岛上数鸟蛋、数鸟蛋壳、数鸟……一支笔一个本子,一点点详细地记录下来。相机从不离身,有看不懂的拍下来,回去请教专家。

  在旁人眼里,王忠德对这些鸟投入了全部的感情,他却说:“不懂鸟咋护鸟啊。”

  在他的办公室,完整地保存着30多年来他的鸟类观察笔记,上面分门别类详细地记录着每年每月各种鸟类的进岛时间,筑巢、产蛋、孵化、育雏的情况,以及鸟类的食性。碰到受伤的鸟,他会把它们带回去喂养,康复了再放回岛上。

  他将黑尾鸥蛋、白鹭蛋带回家进行人工孵化、喂养,自掏腰包购买小鱼、小虾喂养雏鸟,逐步摸索海鸟的孵化周期、生长周期。

  鸟也通人性,日子久了,只要王忠德上岛,鸟不仅不会飞,还会主动靠近他,“鸟很聪明,知道我是来帮助它们的。”

王忠德给记者展示观察笔记(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海鸟的很多习性就这样被王忠德发现了。比如说,鸥巢一律面朝大海,随时准备赴海中捕食;白鹭的窝多筑在灌木丛中,一窝蛋一般三四个,最多可达6个;鸥鸟的窝筑得比较简单,多数在山坡草丛,也有不少干脆直接筑在裸露的礁岩之上,多用软草为材料。

  王忠德从一个门外汉,变为了半个鸟专家,“现在光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哪种鸟。”谈起鸟类养护的专业知识,王忠德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

  现在他对护鸟自信多了,“信心不是一下子有的,看到鸟一点点增多,心里有成就感。产生感情了,不想离开这了。”

  1988年5月,舟山定海区下发文件,将“鸟岛”列为定海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五峙山列岛又被列入浙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这让王忠德松了口气,资金和人员都增多了,护鸟的条件也变好了。

  让人惊喜的是,2008年夏季,在五峙山列岛上,发现了绝迹多年的“世界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生物界,全世界仅剩50只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鸟岛就有21只。

  这些年,鸟岛上的鸟类越来越多,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加上王忠德等护鸟员的悉心照顾,繁殖旺季从原先的5月-8月延长至10月,甚至宁波象山、台湾金门等地的鸟类也举家迁徙过来,岛上鸟的数量从300余只激增到13000余只。

  上岛前先讲纪律

  王忠德说“20分钟一到我就要赶客”

央广网记者采访王忠德(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王忠德激动的同时,心里也发愁。来鸟岛的人多了,鸟会受到惊吓,会对正在繁殖的鸟产生很大影响。

  从那时起,王忠德在别人眼中变得有些不近人情,去过鸟岛的人都感受过他的“坏脾气”。

  每次带客人上岛之前,他总要先讲好纪律,搬出他自订的三条“天堂法则”:注意脚下留情;勿摸蛋、勿抓雏鸟;上岛只能待20分钟。

  20分钟一到,他便下逐客令,不管对方的级别和身份,一视同仁。这20分钟,王忠德不仅要当好解说员、引路人,还要时刻提醒客人不要踩到鸟蛋。

  王忠德说:“鸟类记忆力很好,一旦被人打扰,鸟就不敢孵蛋、也不敢喂食,时间一长,蛋就发臭,小鸟要饿死,时间一久再也不会来这里栖息了。” 每次带客人上岛,都让他觉得对不起这些鸟。

  被王忠德拒绝最多的,是他的家人。看到父亲总往岛上跑,王忠德的儿子也好奇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他从电视上看到鸟岛的画面,多次让父亲带他上岛看看。

  王忠德总是断然回绝:“不好上去的,电视上看看就好了,上去会影响鸟。”

舟山五峙山列岛上空海鸟飞翔(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只要谁危害到鸟,王忠德就跟谁急。早些年,附近有很多渔民都会偷偷上岛捡鸟蛋。

  “那时候环保意识没有现在那么强,渔民没有好东西吃,看到鸟蛋感觉珍贵。”发现一个偷鸟的赶一个,有些渔民不听劝,说这又不是你的,凭什么不能捡,说急了,还出手打他。

  “被打过好几次呢。”王忠德手指着左脸颊说,“这儿被打了很重一拳。”

  后来,王忠德在每个小岛上设立了宣传牌和警示牌,联系广播站循环播放保护鸟类的内容和要求,挨家挨户上门分发宣传资料并解说。还有不听的,执法部门会给予罚款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群众的意识增强了,没人再上岛。

  为了鸟豁出命

  王忠德说“护鸟已经是我一辈子的牵挂了”

舟山五峙山列岛上空海鸟飞翔(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很多人都不理解王忠德,说他傻,为了看护几只海鸟,命都不要了。刚开始站岗的时候,他的头被鸟啄得流过血。

  1989年7月,王忠德还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那天他在鸟岛附近巡逻,天空越来越暗,预报的雷阵雨提前到了,狂风暴雨,小机船在海面上不停地颠簸,很快船舱内开始进水。另一个船员掌舵加速,王忠德拼命地用一只木桶往外舀水。

  后来船被吹到滩涂上,才得以脱离危险。

  王忠德回想起来后怕得很,“魂都丢了,我回去发了三天烧,东西也吃不下。我跟领导说,我不干了。”

  后来想想数量逐年翻番的鸟,心又软了。

  记者问他,不怕再遇上一场暴风雨?王忠德说,还是鸟重要,人这辈子总要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嘛。

  现在乘坐450匹马力的白色巡逻船,行驶到鸟岛附近,一出船舱,就看见成群的海鸟在天空中盘旋,很是壮观。这样的画面,王忠德心里满是欣慰。

  有关部门把现在栖息在岛上的48种鸟做成了画册,王忠德见谁都要送一本,他指着画册,一页页向记者介绍:

  这是大凤头燕鸥,是岛上数量最多的鸟;这是中华凤头燕鸥,嘴是黑色的,又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世界神话之鸟”;这是世界濒危的鸟类——黑脸琵鹭,全世界仅剩600只左右;这是黄嘴白鹭,全世界数量稀少,而五峙山估计有近千只;另外,还有白鹭、黑枕黄鸥、蛎鹬……

2008年被称为世界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在五峙山鸟岛进行繁殖,全世界不到50只,五峙山鸟岛发现有20只左右。(央广网发 王忠德供图)

  这些年,王忠德办了退休手续,又被返聘回来做护鸟员、当顾问。现在护鸟站总共有7名护鸟员,岛上也装了监控设备,很多工作不再需要王忠德亲自上手。

凤头燕鸥在给幼鸟喂食。(央广网发 王忠德供图)

  他每天还闲不住,坐在办公室打开监控,看看孵出来的小鸟好不好,今天的鸟偏多还是偏少……

每天王忠德都要通过监控查看岛的情况(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王忠德说:“退休了,但我还不能走。”

  对他来说,护鸟已经是一辈子的牵挂,已经深深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

编辑:张乔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