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9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总结回顾

2019-08-23 12:43:00来源:央广网

    8月15日和16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与腾讯微信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在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厅进行了全国总决赛。来自境内境外多所高校的学生在比赛现场进行了作品展示和答辩,听取了评委的实质性建议。 

    

    最终,经过现场评委的评审,小程序类别的“英文单词速记”等10个作品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码里支部”等19个作品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小游戏类别的“剪秘”获得全国特等奖,“寻梦令”等4个作品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白虹贯日”等15个作品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自3月份启动以来,大赛走过不同城市,在各地高校举办多场宣讲会,共收到来自8个赛区的19083名学生的报名,累计参赛队伍5677支,并在作品提交阶段收到2845个作品。 

    

    小程序门槛较低,开发技术并不复杂,但不少学生是初次接触小程序和小游戏开发。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开发,微信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介绍相关技术,并提供优秀案例参考。 

    回顾整个大赛的作品,无不透露着高校学生利用科技改善生活的热情。不少小程序在选题上贴近生活和社会议题,例如弱势群体、保护动物、实习租房等,他们从身边接触到的现实问题出发,进行实地调研,挖掘出实际的需求,体现了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 

    

   而小游戏作为今年新增类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设计主题。非遗依托“人”而存在,在声音、技法、形象等交互中呈现,和游戏具有很好的耦合度。在这次大赛中,参赛同学更加注重优质内容的承载及有创意的表现形式,从身边的民俗文化入手设计出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作品。

    小游戏具有易传播的特性,因此能够利用微信社交生态,将有趣的玩法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链式传播。部分队伍立足自身,将身边接触的非遗来作为最初的选题。为了让小游戏更好地传播起来,他们减少了枯燥的说教性内容,通过游戏角色设定吸引玩家主动探索背后的文化,提高了作品的趣味性。 

    

    小程序体积小巧,功能专一,能够依靠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部分参赛同学而言,未来会将小程序作为一种个人爱好来继续学习。在大学不用太考虑经济压力,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利用小程序参与一些公益行动,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当问到未来是否会考虑从事小程序相关职业,不少团队的成员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已经开始上线运营,并累积了一些用户。来这些高校开发者们将继续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试点推广。期待这些他们在未来能够带来优秀的作品,用代码改变世界。

    

    

编辑: 连超

2019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总结回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