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九色鹿》背后的故事:美术设计在莫高窟临摹壁画23天

2017-09-08 15:11:00来源:人民网

  动画片《九色鹿》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74岁的冯健男曾是《九色鹿》的场景设计师。以下是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设计师兼编导冯健男在“一席演讲”上讲述的中国老一辈动画人的故事,内容有删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了很多优秀的动画影片,大家可能看过不少,譬如说五十年代的《骄傲的将军》《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和《一幅僮锦》,六十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

  我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拍了这么多经典的影片,在国际上参展一次次为中国获得荣誉,让外国同行们大为震惊。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感情和中国人的艺术形式,所以后来他们给我们取了“中国动画学派”这么一个名字。

  在创建“中国动画学派”的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叫钱家骏。钱家骏先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总技师和导演,曾导演过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他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单枪匹马开始研制我们中国的动画片,当时拍的片子中比较有名的有《农家乐》。

  钱家骏还是动画片《九色鹿》的导演。1980年,《九色鹿》正式筹拍,由我和胡永凯先生担任美术设计。胡永凯先生担任造型设计,负责九色鹿的形象设计,我来担任场景设计。我那时候40岁,进美影厂16年了,还是第一次搞设计,所以我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它搞好。

  1980年夏天筹备组成立以后,我们就到敦煌去深入生活。我们在钱家骏先生的带领下,沿古丝绸之路走了大概近两个月的时间,其中我们在敦煌莫高窟住了23天。这23天现在回忆起来非常艰苦,但对我一生的艺术创作、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当时在敦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我们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起床以后在外面写生画速写,8点钟不到我们就等在洞窟门口等管理员来开门。除了吃中饭,就一直画到傍晚天黑,等管理员来赶我们出去。晚上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观摩速写本,天天如此。

  敦煌莫高窟是个很荒凉的地方,但是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一些画家和美术爱好者都在那里云集。23天里我临摹了21幅彩色的敦煌壁画,速写画了5本。

  有一次,我跟胡永凯跑到离招待所比较远的一些从来没人去过的洞窟,游人是走不到那种地方的。结果我们爬上去一看,眼睛一亮,里面的那些壁画美得不得了,后来我们打听才知道,那个是密宗洞,是当年西藏来的喇嘛画的佛像。

  我们在这些洞窟的旁边看到一些很小的洞,一个洞大概只有两三平方米,很小很矮,要猫着腰才能走进去。里面的灰积了大概有半尺厚,我们走下去脚都陷在灰里,满身都是灰,里面没有壁画,也没有什么东西。

  后来一打听,原来这些洞都是当年画壁画的那些无名艺术家居住的地方。我心里一阵酸楚,敦煌壁画这么美丽、这么辉煌灿烂,但是它的创造者就住在这样的地方。第二天我又去了,在那泥灰里躺了一会儿,我真的很感慨,觉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艺术永存。

  我们当年在敦煌待了23天,这是创纪录的长时间。一般的画家到敦煌去只能待5天到一个星期,因为那儿的确太苦了。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敦煌的水是硬水,喝了水会拉肚子,所以好多人在那里住了3天就逃回去了。我回来的时候一称分量,整个人掉了7斤肉。

  我以前是学油画的,动画设计没有干过,只能知难而上。当时动画片《九色鹿》的场景很多,有十几场,其中有古国皇城,有大漠戈壁,有密林深处,有神鹿仙境等等,应该说工作量非常大。

  这部影片1981年拍完以后受到大家的欢迎。我觉得《九色鹿》这个故事很美,敦煌风格的色彩非常艳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人物动作还不够优美。敦煌壁画里那些动作都非常美,反弹琵琶就是这样扭一扭,但是我们的动画片里还没能做到。

编辑: 赵龙
关键词: 九色鹿;1980年;美术设计;临摹;敦煌壁画

《九色鹿》背后的故事:美术设计在莫高窟临摹壁画23天

动画片《九色鹿》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74岁的冯健男曾是《九色鹿》的场景设计师。当时在敦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我们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起床以后在外面写生画速写,8点钟不到我们就等在洞窟门口等管理员来开门。敦煌壁画里那些动作都非常美,反弹琵琶就是这样扭一扭,但是我们的动画片里还没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