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5日消息(记者冯赣勇)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名扬海内外,这里每年都吸引着虔诚的拜谒者及海内外游客们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清明在此举行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是举世瞩目,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年来的一项较为重大的文化祭祀活动之一。

陕西省黄陵县城街景(摄影:冯赣勇)

    20134月初,记者因参加著名书法家段革书耗时数年,精心创作的金墨书法巨作《黄帝四经》在黄帝陵举行的捐赠仪式来到这里。41日晚上,记者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出发,于翌日凌晨抵达延安。陕西省黄陵县政协杨永泰副主席亲来延安站迎接,在杨主席的陪同下,记者一行从延安直接乘汽车继续前行。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行程,于上午时分抵达黄陵县下榻的桥山滨湖酒店。

印池水岸的桥山滨湖酒店(摄影:冯赣勇)

    黄陵县的桥山滨湖酒店位于印池公园岸畔东侧。当日下午,记者走出酒店来到印池公园漫游。印池公园其寓意为黄帝用印之水。印池是陕北黄陵县城中唯一的湖泊,池水宁静、透明、碧波荡漾,再现了“沮水秋风”、“桥山夜月”的自然景观,使黄帝陵负阴抢阳,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灵气。

黄帝陵印池公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记者顺着公园水畔的林荫小道漫步西行,满目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令人十分惬意。这里以印池20万平方米水面为依托,建有码头、平台、栈道、景观桥、九龙碑、神天鼎等设施和景点,在环湖铺设的三千米花岗岩道路上徜徉,人们从沿岸的吟音谷、战园、宝鼎台、造字园、钻木取火、生活苑等雕塑,能充分了解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和黄帝功德。

印池公园花香秀色(摄影:冯赣勇)

    走出印池公园的西门就是黄帝陵轩辕廟前区的广场,这里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由五千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虽然显得不是很平坦,但却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

大型河卵石铺砌的广场具有历史沧桑感(摄影:冯赣勇)

    经过横跨于印池上的轩辕桥,迎面就是一条由低向高的95级台阶步道,象征着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登上石阶即来到轩辕廟山门前。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格外庄严雄伟。由于翌日就要来此参加活动,故记者并未进入廟中瞻仰,而是顺着印池公园南岸返回了滨湖酒店。

登上95级石阶就是轩辕廟山门(摄影:冯赣勇)

    43日上午,记者一行从酒店驱车径直来到轩辕廟的后门开车进入景区。下车后步行从侧门进入了轩辕廟。由于翌日这里将要进行2013年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景区内也在紧张的筹备布置中,位于这里挂着会标的中央电视台与陕西电视台的转播车及直播台异常醒目。

“段革书金墨《黄帝四经》展暨作品捐赠仪式”现场(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来到轩辕廟正门内东侧的碑廊开始进行布展,只见著名书法家段革书先生用金墨书法,分别采用行楷、行草、隶书、草书书写的《黄帝四经》45幅作品金光闪烁,雄浑大气。这些作品凝聚了段革书先生数十年的创作心血,曾有海内外收藏家欲以重金购买,但是段革书没有应允,而是选在了201343日在“纪念《黄帝四经》马王堆出土40周年”之际捐赠给黄帝陵,用于丰富黄帝陵的瞻仰内容。

轩辕廟碑廊的《黄帝四经》与历代碑石交相辉映(摄影:冯赣勇)

    数十幅《黄帝四经》的书法作品布置在轩辕廟中的碑廊中。碑廓里有历代碑石40余通,其中有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布展完成后,记者看到碑廊内的段革书《黄帝四经》作品与碑亭内的数十块历代碑石可谓是交相辉映。

记者与书法家段革书在黄帝陵(摄影:马春晓)

    43日下午,在黄帝陵轩辕廟隆重举行了“段革书金墨《黄帝四经》展暨作品捐赠仪式”。陕西省政协及黄陵县相关领导同志与近百名观众共同出席。并由此拉开了2013年黄帝陵公祭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而这些作品也将在黄帝陵博物馆建成以后长期展出。

段革书金墨书法创作的《黄帝四经》作品展(摄影:冯赣勇)

    段革书在捐赠仪式的发言中表示,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祖国统一,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圆满完成了此行捐赠活动后,记者一行也开始了黄帝陵的拜谒瞻仰之旅。

段革书陪同黄陵县委书记呼世杰参观黄帝四经作品展(摄影:冯赣勇)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黄帝崩,葬桥山”,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的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1961年,国务院公布黄帝陵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亦是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

黄帝陵印池公园中伶伦造音雕像(摄影:冯赣勇)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轩辕祭祀广场上的铜钟(摄影:冯赣勇)

    围绕着黄帝陵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的千年古柏(摄影:冯赣勇)

    现在的黄帝陵景区由轩辕廟与黄帝陵陵园两大部分组成。记者一行首先开始从轩辕廟进行瞻仰。进入轩辕廟的山门就是开阔的庭园。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园内的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此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轩辕廟人文始祖大殿(摄影:冯赣勇)

    在古柏的东西两侧是前面介绍过的碑廊,中心部位顺北方向依次为诚心亭、碑亭、挂甲柏、人文始祖大殿及轩辕祭祀广场和轩辕殿。来到诚心亭前,只见这座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据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再向北就是碑亭,卷棚顶。亭内立有毛泽东手迹“祭黄帝陵文”和蒋中正手迹“黄帝陵”碑石。

轩辕祭祀广场入口(摄影:冯赣勇)

    在碑亭的左前方就是挂甲柏。史载,武帝修起九转祈仙台的第二天,旭日东升,汉武帝命令18万大军列队桥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然后独自登上祈仙台,祈祷黄帝保佑他长生不老,日后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汉江山永远太平。祭祀完毕,当天领兵返回长安。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18万大军祭黄陵”。

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现场(摄影:冯赣勇)

    从这以后,汉武帝挂过盔甲的这棵柏树,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

轩辕祭祀大典(摄影:冯赣勇)

    再向北行就是供奉轩辕黄帝的正殿,即人文始祖大殿。该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楣匾额“人文初祖”,系国民党元老程潜手迹。殿内正中木质壁龛内嵌浮雕轩辕黄帝石像。设有神龛,神龛四周饰以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灵。

轩辕黄帝石像(摄影:冯赣勇)

    经过人文始祖大殿就是宽阔的祭祀广场和庄严壮观的轩辕大殿。于2004年新落成的黄帝祭祀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它将中国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融为一体,气势宏大。40米见方的轩辕殿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36根直径1.2米的整体花岗岩石柱,古典而沉稳。

黄帝陵陵园中的“下马石”(摄影:冯赣勇)

    36根石柱代表中国有36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殿中央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屋顶,意寓天圆地方,象征着中华祖先远古以来对宇宙世界的朴素认识。由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镌刻在大殿四面石质牌匾中央,与沉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脊相得益彰。大厅内有巨幅黄帝石刻像、供品及古代编钟。殿前祭祀广场占地1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举行祭典活动。整个建筑为全麻石结构,厚重、沉稳、大气磅礴,可谓气势恢宏。

黄帝陵陵园(摄影:冯赣勇)

    从祭祀广场出来,记者一行驱车向西沿盘山路行驶不久即抵达了位于郁郁葱葱的桥山之中的黄帝陵陵园景区。走进陵园,人们能看到在通往陵区的石道边树有“下马石”,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靠近陵区有“汉武仙台”,传说汉武帝北征匈奴归来时祭祀黄陵所筑。南面立明代“桥山龙驭”石碑一通。

黄帝陵前焚香拜谒祭祀(摄影:冯赣勇)

    黄帝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

俯瞰规模壮观的轩辕庙建筑群(摄影:冯赣勇)

    从黄帝陵陵园驱车下山经过黄陵县城,驶向轩辕廟对面的山上,顺着盘山道走了一段路后来到半山腰的黄帝陵观景台。从这里向对面的山下俯瞰,整个轩辕廟建筑群尽收眼底,真是无比壮观。鲜明体现了其建筑与天然山川水势相结合,融陵、山、水、城于一体,展示了“雄伟、庄观、肃穆、古朴”的气势。拜谒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可谓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