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游山玩水 > 正文

漫游滦州古城感受自然人文和谐文化之旅[图文]
2011-07-10 19: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710日消息(记者冯赣勇)78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位于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滦县,那里正在兴建一座依据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精心打造的体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的滦州古城。

室外馆两侧是长长的汉白玉浮雕像壁画墙

    我们漫游滦州古城的文化之旅是从参观位于滦县文化广场的滦县博物馆开始的。在唐山滦州古镇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赵武英与策划总监梁仲辉二位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在博物馆里得到了一次全面了解滦州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机会。

浮雕墙中的老马识途壁画

    位于滦县文化广场西侧的滦县博物馆也称滦州文物博物馆,文博馆的整体设计独特新颖,主要展出馆设在地下,室内馆居中,室外馆两侧是长长的汉白玉浮雕像壁画墙。进入博物馆,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从庭院的右手一侧顺台阶走下去,是一条东西走向,表现滦县历史发展的浮雕壁画墙。整条通道的两侧通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历史人物、事件画卷,生动地展现了滦州从古至今三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

滦县博物馆中的滦州原始部落的沙盘

    从文博馆北面的浮雕壁画墙走到头就可以进入室内馆参观,馆内陈列着一系列的文物、图片、文字、雕塑群像、沙盘等各种载体,将厚重的滦州起源与发展向参观者娓娓道来。从文博馆南侧出来后,展现在游客眼前的南面通道的两侧依然继续着长长的浮雕墙。直到看完南面的浮雕墙,整个博物馆的参观才算圆满结束。滦州文博馆一行,令人们观后思索万千,无不为滦州的千年发展史感到赞叹不已。

滦县博物馆辽太祖雕像

    滦县古称滦州,位于唐山市东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据《辽史·地理志》载: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太祖以俘户置滦州,从公元923年开始,她的辖域几乎覆盖了包括唐山在内的整个冀东南地区。1913年改滦州为滦县,州、县均因滦河而得名。

杨三姐告状情景群像造型

    滦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殷商时期中国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孤竹国所在地。辽天赞二年(公元923年)设州,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清,先后有18位帝王37次抵足滦州。是夷齐让国、老马识途的发生地,曾作为“关学东来”的推进之地;这里爆发了辛亥滦州起义,被李大钊称为“历史的纪念地!”;这里是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策地;这里有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中华扬眉吐气第一桥的滦河铁路大桥;这里是“冀东三枝花”滦州皮影、评剧和剪纸的发源地,其中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皮影的创始人黄素志、评剧的创始人之一金开芳、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等都是滦县人。

滦县建设发展城市面貌的灯光沙盘

    而上述的这些,在滦州文博馆中都能通过不同的展出形式和载体得以鲜明的体现。给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反应滦县建设发展城市面貌的灯光沙盘,通过电子演示器能将滦县的老城、新城风貌,鲜明地通过灯光及造型艺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滦河景色

    离别滦州文博馆驱车向东几公里就来到了滦河岸畔。都说山清水秀好风光,滚滚流淌的滦河水在两岸绿茵茵的田野与茂盛的植被中显得异常秀美。车子顺着沿岸的河堤公路行进,透过车窗展望,滦河两岸秀色尽收眼底。

滦河两岸的沃土良田

    栾河古称濡水,是华北地区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境内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向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后向东南急转进入河北省东北部,一直向东南流入渤海,全长885公里,总流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基本都在河北省境内。主要支流有武烈河、青龙河等。而在唐山市境内全长就有207 公里,是滦河途经流过的较长河段。滦河沿岸风景秀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曾经提到过濡水(滦河的古名)支流武烈水畔的“磬锤峰”。

近观滦河

    记者一行顺着河堤大道驱车行进不久,在研山脚下附近停车来到岸畔。这里的河床较为宽阔,景色宜人。赵武英先生指着河中一些泛舟而游的景象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将在滦河上建立一号、二号两个码头,定制几条大型的旅游船,既有固定的融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船;也有开展淡水浴等项目,专供水上旅游航行的游船。

    与此同时,滦州古城也以滦河支流的环形水系青龙河作为民族文化轴,展现“河”文化的多元性。今后沿河建筑均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和形态,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巡滦大街将青龙河环形河道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在南河道、北河道展示中国南方、北方不同的文化特点,包括南北方各不相同的餐饮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图腾文化、酒文化、建筑彩绘和桥梁文化等。立足将滦河文化做足、做透。

滦河岸畔的合影

    在滦河岸畔记者一行与陪同的滦州古城的赵武英、梁仲辉、杨慧等同志留下了我们在滦州之旅的第一张合影,接着我们驱车沿研山的盘山道向山上驶去,车子一直驶到山上的文峰塔下。

滦州文峰塔

    据说,从关内去往东北,位于河北滦县境内的滦河大桥是必经之路。当火车驶经滦河,向南望去,只见滦河西岸横亘一列青峰,原名研爵山,即现在的研山。研山极像一只卧虎,东巅昂首青天,是虎头长啸;中间收束有力,是稳健的虎腰,西部浑圆肥厚,是饱满的虎臀。其状其势,似乎还有一条虎尾舒卷在半天空中,前肢伸向滦河,后肢伏踞大地,所以历来称为“研山虎踞”。

顺山而上的两边栏杆扶手上系满了红色的丝带

    登上研山,只见顺山而上的两边栏杆扶手上系满了红色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象征着热恋中的年轻人永结同心盟誓的标志,在微风中轻轻飘逸抖动,它像研山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异常醒目。而另一个令人仰天注目的景观,就是矗立在研山上的文峰塔。

从研山文峰塔上俯瞰滦河

    研山上的文峰塔,据考证也有一段久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辽世宗耶律沅(947—951)时期,当时在山顶上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刻“凌云梯”。塔各节角悬挂铜铃。

 

即将落成的滦州古城中的四合院

  文峰塔初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建都北京后,天下平定,重教兴文,仰慕科举,而滦州一直文化落后,中举者甚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州朱高樗把原因归罪于文峰塔,说:“虎头筑塔,岂不是‘虎而生角’么?不伦不类,破了一州风水。”毁塔当然也出不了人才。清道光元年(1821年),知州黄克昌到任,他说:“既叫‘文峰塔’,可知它专主文事,即主宰着‘一邑之科’,去之则不祥。”于是又重新集资建起塔来。

滦州古城街巷

    滦水长流,岩石虎踞,凌空一塔,画龙点睛,平添一股直上凌霄的气势。多年来,不但滦州人把文峰塔作为故土的象征,而且往来于关内外的游人也无不留下深深的记忆。百多年来,文人雅士,往来过客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其中有诗写道:“山峰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涉岭颠,万里山河归眼底,昂头直欲上青天”。

滦州古城水榭景观

    1976728日唐山大地震,文峰塔被毁,仅存一节塔基。2011年,滦县政府筹资440万元四修研山文峰塔,完全按照千余年以前历史风貌,再现了文峰塔的盛世景观。如今看到的新塔身设计138面,高32.67米。巍峨雄伟地矗立于研山之上,分外壮观。在文峰塔上俯瞰,滦河风光景色尽收眼底,好一幅大自然的山水风光美景。

滦州古城建设全景沙盘

    从研山上下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滦州古城。古城接待大厅内中心位置是古城全景的沙盘。梁仲辉指着沙盘向记者介绍说:建设中的滦州古城总规划用地为2000亩,总投资50亿,分五期进行开发建设,利用35年时间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打造。是一座聚焦了明、清时期建筑文化和社会文化精髓,融会南北民族文化的历史古城,它提供了展示古滦州历史文化、地方本土文化、南北民族文化的一个平台,为前往滦州古城旅游、休闲、度假的游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

滦州古城样板展示区的回廊

    滦州的文化核心是“和”,和谐礼让的圣贤文化、18帝王巡滦,是国家之和,民族纷争融合,是民族之和,尚节义,勤稼穑的平民文化,是市井之和。所以我们滦州古城的景观建设也围绕着展现国家、民族、市井之和的重要理念。通过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庙会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等四大旅游的主题去体现。

隆重的祭火仪式

    记者随后在赵武英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已经建好的滦州古城样板展示区。只见这里有如缩小了江南水乡的景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应有尽有。虽然面积不大但很有韵味。珠宝玉器一条商街的店铺前挂满了串串红灯笼。古香古色的四合小院中是中西合璧的咖啡厅,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祭火仪式上的萨满

    当天晚上,在滦州古城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祭火仪式,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滦县百姓和游客们聚集在广场上观赏这种彝族的独特风俗表演。点火前,滦州古城艺术团的演员们分别饰演的萨满、众神,他们异常投入地为观众们献艺。当篝火点起来的一刻,整个现场沸腾了,上万人在这里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热闹异常。

欢乐的人们在滦州古城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

    赵武英对记者介绍说:滦州古城在目前没有完全建好的情况下,主要以观赏滦州文博馆、滦河、研山文峰塔等人文、自然景观以及古城篝火晚会等形式开展四位一体的滦州古城文化游。而随着古城建设的逐步完善,我相信这里将被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水景古城,她也将成为唐山乃至京、津、冀地区最具特色旅游产品之一,同时也会吸引八方来客纷至沓来。

责编:朱虹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