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业的文化“软实力”正在愈加明显地转化为经济“硬实力”。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红色旅游也持续升温。特别是“95后”“Z时代”正在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消费群体,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对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刺激中小城市消费迭代,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旅游,每增加1元的收入,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的消费。

  据同程研究院预测,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化及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到“十四五”末,红色旅游的出游人次有望突破9亿人次,创造旅游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占国内旅游年度总收入的比例有望达到10%以上。

  “红色旅游有望成为革命老区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有望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红色旅游正当时

  来自途牛的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关键词在今年4月份至5月份的搜索总量同比提升3.4倍。其中,参与红色旅游的消费者群体中,年轻人渐成主力人群。去哪儿的数据亦显示,在“五一”假期,去哪儿平台预订红色旅游产品的游客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19.1%,创近年新高;95后群体在红色旅游群体中的占比已连续3年增长。来自飞猪网的数据显示,从今年端午、五一、清明等节假日的出行数据来看,红色旅游已成为今年旅客出游的新亮点,其中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增速最快,仅在清明假期就同比增长630%。

  “红色旅游首先是一个文化现象,其次才是消费现象。”程超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红色旅游快速升温,既有来自短期因素的氛围影响,也有来自长期因素的消费趋势变化。”

  从短期因素来看,适逢建党百年之际,整体社会氛围激发了红色旅游的短期需求,从而带来了不小的市场增量。尤其是各个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的集体红色研学活动,对旅行社提供的线路安排、食宿安排、用车安排产生较大需求。

  从长期因素来看,一方面,红色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具备形成一个细分市场的基础。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也层出不穷,越来越适合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胃口”,在国内文旅产业“供给驱动需求”的背景下,形成了供需两旺的整体态势。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旅客尤其是年轻旅客群体的文化自信空前提升,成为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重要因素。

  “红色旅游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已经具备长期、持续成长能力。”程超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红色旅游已被纳入文旅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一个工程七大体系”中,预计未来5年,红色旅游将得到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产业基础将进一步改善。

  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红色旅游正在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红色旅游有望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空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19年,红色旅游就已实现4000亿元左右的收入。从红色旅游的游客结构来看,年轻人的青睐可为红色旅游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

  盘和林同时认为,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能提振旅游产业,还有望在提振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显示,共有200余个城市被定义为红色旅游景区,其中约占八成的景区都在中小城市。

  兰翔进一步表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1月份至5月份红色旅游的酒店均价增加41元,预订量增长41%。期间,红色旅游机票均价较2019年同期下降142元,预订量增长24%。

  “去哪儿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红色旅游人均消费1287元。”兰翔认为,“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20年红色旅游出游人次突破1亿人次,结合经济学模型预估,去年红色旅游对经济的贡献突破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