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佟亚涛)全国首份共享电单车行业大数据报告《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发布。数据显示,41%以上的共享电单车用户日均出行超过2次,平均骑行时速10.9公里,与共享单车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为补充。

  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总产量高达4.3亿辆,是机动车总产量的1.4倍。《报告》依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间昆明、长沙、银川三座城市的出行大数据为蓝本进行分析。《报告》显示,在三座样本城市,用户平均单次骑行15分钟,行程2.5公里;平均骑行时速约10.9公里,不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最高限速的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频用户占比增长趋势明显,一个月内累计出行10次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达到11%。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两者“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征较为突出。大数据分析发现,从单次骑行距离来看,共享单车有80%以上在1.8公里以内,共享电单车则80%以上在3.5公里以内;用户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解决1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而针对2公里以上的路程,骑行共享电单车的比例显著增加,两者用户的重合度不足30%,互为补充。而在复工复产阶段,公共交通客流的快速恢复与共享电单车的骑行增长相得益彰,多种交通方式呈现了互促互补态势。

  24小时“不打烊”、多高峰出行,是共享电单车骑行的另一特征。三座城市的大数据显示,其工作日呈现出典型的早晚大高峰、午间小高峰的多高峰特色,9点和19点前后的早晚高峰出行非常集中,昆明、长沙用户在该时段的合计出行比例均超过20%;在清晨5-6点、晚间22-23点和凌晨1点前后,三城不约而同出现了骑行潮,该时段常规公共交通基本处于停运状态,而共享电单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窗期”。

  《报告》由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团队与美团电单车联合撰写。《报告》呼吁,应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制定政策,使共享电单车行业更好地服务城市出行。去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执行,在海量超标电动车面临逐步清退,传统电单车行业处于较长期升级的当下阶段,共享电单车可以填补随之产生的出行需求缺口,并在软硬件技术和安全建设方面提供了优化方案,展现出充足的新动能,值得包容与维护。

  目前,在加强规范管理和严格准入的前提下,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共享电单车运营管理服务细则,实施精细化科学治理,为探索新时期共享电单车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保障,也将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