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寻爱日 情味浓 两岸七夕习俗盘点

2017-08-22 14:46:00来源:新华网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又至,这一首《鹊桥仙》吟来令人动容。七夕节在当代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含义,这一天大街小巷满是鲜花和浓情蜜意的小情侣。但是回到最初,其实七夕节与爱情无关。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在中国大陆,各地的七夕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大都崇尚“乞巧”的概念。比如,在广州,这一天,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在杭州,姑娘们会在长辈的带领下,向天上的牛郎织女敬酒,祈求织女多多给予心灵手巧的本领和美好的未来;在山东某些地区,这一天会摆些瓜果,若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巧”了。

  但是在台湾地区,七夕节这天民间的乞巧习俗却不是很流行。原来,台湾地区不产棉花,妇女少问女红事;另外,七夕节前后正是夏收、夏种农事最忙的时候,妇女们没有工夫去乞巧。那么台湾地区的七夕有哪些习俗呢?

  拜七娘妈

  传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尊称其为“七娘妈”,并且把七月初七这天定为七娘妈的诞辰日。在台湾,每年七月七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祈祥活动,称为“做七娘妈生”。

  这一天,情人们纷纷到七娘妈庙(闽南地区人们认为此庙为“情人庙”)立下他们的山盟海誓。而尚未有对象的男女青年,则喜欢在这一天把“理想情人”的条件一一列出,以期未来有个美满姻缘。正因为有这层寓意,所以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甚至整个七月,台湾地区的人们(除非特殊情况)通常不举行结婚仪式,似乎是因为受到了牛郎织女这个悲情传说的影响,认为如果此日甚至此月结婚会不吉利。

  举办成人礼

  传说七娘妈没有子女,所以她对民间的孩子都格外爱护。在台湾民间也流传着,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所以七月七日也是台湾地区青少年的“成人礼”时间。这一天,台湾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拜床母

  在台湾,“床母”也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祭拜的时候要呈上供品: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祭魁星

  七月七日这天,还有个神过生日,就是魁星,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魁星。拜魁星是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民间谓“魁星主文事”。闽东一带读书人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在清代台湾文献中就有关祭魁星的记载,描写祭魁星是在晚上举行,各个私塾都竞相集资准备餐品来祭拜,整夜喝酒;也有的用演戏来庆祝,甚至也有杀狗来祭祀的。

  饮食有讲究

  每年七夕前夕,多数人家习惯提前购买好中药“使君子”和石榴。七夕节的这天晚餐,人们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一家老少坐在一起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驱虫的功能,因而很受欢迎。还有许多家庭习惯煮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到了辅助作用。(赵凤艳 综合整理)

编辑: 宋雪
关键词: 七夕;魁星;乞巧;七夕节;情味;浓情;成人礼;使君子;习俗;情人庙

寻爱日 情味浓 两岸七夕习俗盘点

在中国大陆,各地的七夕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大都崇尚“乞巧”的概念。比如,在广州,这一天,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