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多措并举,以产业振兴持续引领乡村振兴。

6月24日,走进庆云县常家镇西柳村,村头16个白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一进大棚,黑压压的蚂蚱映入眼帘,饲养员李书霞正在棚内投喂青草,不到半个小时,200余斤青草就不见了踪影。

2019年,西柳村建起6个80平方米的大棚,试养蚂蚱,第一茬蚂蚱总收入达到2万元。尝到甜头,西柳村扩大养殖规模,当年总收益达到16万元。

(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收益虽好,每日几百斤的青草却让他们苦不堪言。“蚂蚱对青草质量要求高,不能沾一点儿农药。村里没有那么多成方连片的土地,找青草成了大难题,限制了产业扩大。”西柳村党支部书记刘欢迎说。

今年终于迎来转机,庆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打破各村行政壁垒,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抱团取暖”。常家镇抓住机会,联合西柳村附近7个行政村成立党建共同体,在西柳村蚂蚱养殖基地周围又规划130亩设施用地,拟扩建100个养殖大棚,采取基地建棚,其他村庄提供蚂蚱草料的联合模式,7个村庄抱团发展蚂蚱养殖产业。目前,常家镇共建起16个400平方米的大棚和12个80平方米的大棚,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常家镇党建共同体不是个例,随着党建共同体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红领南河、红玫锦鲤、绿色田园、希望的田野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党建共同体纷纷涌现。

庆云正式出台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示范创建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深挖农村片区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企业投资和乡贤“反哺”,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资金统筹使用、土地集中流转,以党建链串起发展的产业链、群众的致富链。

以示范村为龙头,以产业为核心,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庆云组建起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52个,覆盖全部行政村。目前,全县331个行政村中,有200余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80余个村超过2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举破解了村庄要素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村级“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问题,生动演绎出乡村振兴路上的“庆云实践”。“党建共同体的核心在于一个‘聚’字,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聚资源、聚力量、聚人心的作用,打破村庄之间行政界限,推动抱团发展。”庆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说。

编辑:宋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