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人来说,旅游除了是一种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之外,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它赋予旅游人新的价值追求。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是抽离当下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的是轻松愉悦,获得身心自由与心灵感悟。而对于呈现美好旅程的旅游人而言,旅行的策划、统筹、营销、接待等琐碎工作却是繁重和艰辛的。旅游人常年出差奔波,“在路上”往往是一种常态,身心疲惫。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可以说,旅游对于广大游客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对于旅游人来说,旅游除了是一种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之外,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它赋予旅游人新的价值追求。

  首先,旅游是旅游人的生活方式。旅游人“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旅游人是带着对旅游的热爱步入旅游业的,甚至不少是跨界“闯”入旅游圈的。酷爱游玩的旅游人更容易将旅游作为个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是事业,也是生活,彰显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风格品位。他们希望把个人推崇的游玩方式和旅游体验分享给更多的游客。这些有情怀和理念的旅游人不会满足于照搬照抄已有的产品线路,而是将自己热爱的美好生活方式融入旅游策划中,以工匠精神埋头打磨旅游产品,将同质化的线路玩出新花样和新创意,将小众秘境和主题旅游不断推向市场前沿。即使是不为同行所看好的边缘化细分市场,他们也会勇于投入与开拓。

  正是这些将旅游融入生活的玩家和达人,他们的执着与情怀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设计出更有温度和深度的旅游产品,引领了旅游新风尚,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比如,在新疆扎根900多天、从事小众人文体验旅游的“蓝鲸泛海”,创始团队初到新疆就被那里的美征服,但也感到当地的服务设施还不尽如人意。他们渴望将生活方式带入旅行中,尝试将生活场景放入旅游产品中。在去年的“市场停摆期”,他们潜心搭建场景、采风拍摄,力求在旅游产品中构建出优质的生活场景(如精致下午茶、私人派对等)。从场景的道具、细节的设置、照片的呈现到文案的撰写,都体现出旅游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品位。

  其次,旅游是旅游人的学习方式。旅游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为了追赶上游客不断提升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旅游产品也必须不断提升与迭代。旅游人需要不断向消费者、向同行和市场学习,才能把握并引领旅游潮流。比如,受疫情影响,以往从事出入境业务的旅游人,必须从零学习国内市场的开发与运作,重新了解国内游旅游者的消费特征与偏好。

  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已经是新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经历疫情后,他们不再认为旅游必须远行,在身边发现新风景、展开新体验也同样能放松身心和认知世界。受到电竞文化、二次元文化影响的“Z世代”更喜欢融入游戏化设计的旅游线路,旅游人不仅要了解他们的旅游需求,更要拥抱文旅数字化带来的变革,学习借助新科技打造沉浸式、游戏化体验的新玩法。例如,在上海城市微旅行产品中,稻草人旅行社开发了融入多元化城市实景的“探案现场”,让几名玩家化身便衣警察,在城市游走的同时,展开沉浸式和戏剧化的探案之旅。这些旅游发展中的新理念和新趋势,旅游人要敏锐洞察,经过学习和思考后为我所用。

  再次,旅游是旅游人的成长方式。今后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品位和审美来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打造真正能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人需要不断修炼自身的审美品位、沟通技巧、应变能力、文化底蕴等综合素养。旅游本身在倒逼旅游人不断成长。

  如何理解并活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如何将流行元素融入文创设计,这些都不是凭旅游人一己之力能完成的。旅游人需要具备跨界思维与合作意识,与不同领域的行家强强联手,共同拓展旅游产品的类型与内涵。比如“旅游+非遗”的组合融入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体验,旅游人需要携手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旅游产品。

  旅游人不是仅靠情怀与创意就能走遍天下的,资金链、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维护、企业运营成本的把控、员工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新产品的研发与运作、客户关系的维护、新兴视频营销的应用等,都需要旅游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与成长。

  (作者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