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德宏7月14日消息(记者王红霞)远山如黛,屋舍俨然……在云南省盈江县大盈江江畔,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环保措施的不断提升,让这一地区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燕鸥最后的栖息地。

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央广网记者 王红霞 摄)

记者日前跟随COP15“滇西秘境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行”采访团到达大盈江江畔的沙洲时,已经见不到迁徙后的河燕鸥,它生存过的巢穴也没了踪影。

图为河燕鸥(孙晓宏摄 央广网发)

据了解,河燕鸥属鸻形目鸥科燕鸥属鸟类,是一种中型水禽,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12月中旬,河燕鸥会迁徙到大盈江流域进行繁殖,经过约190天的孵卵、育雏后,在次年7月初离开大盈江,沿大盈江下游迁往缅甸。

图为河燕鸥(孙晓宏摄 央广网发)

河燕鸥曾广泛分布东南亚,在中国,河燕鸥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境内唯一能够观测到河燕鸥的地方。

为何大盈江江畔会成为河燕鸥在国内最后的栖息地?云南省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社区科工程师黄国回向记者表示,大盈江流域符合河燕鸥迁徙的距离,也有其产卵孵化的生存环境。同时,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为河燕鸥的生存和繁衍做了坚强后盾。

图为河燕鸥(孙晓宏摄 央广网发)

据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管护分局副局长左常盛介绍,河燕鸥种群数量难以增长,与人类活动的干预、栖息地的丧失和迁徙地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自2017年开始,德宏州积极开展河燕鸥专项救助工作,探索“大保护”生态保护机制,采取了协调水电站、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保护、建人工护巢网、搭建监测点、截断运输通道、埋设水位线监测标记桩、宣传教育、聘请护鸟员、补充食源、打击河燕鸥繁殖地非法捕捞等一系列措施,保护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燕鸥保护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都有新繁殖出来的幼鸟,迁徙回来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悉,河燕鸥已经由2019年初国内记录仅有的7只成功繁殖增长至13只。

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央广网记者 王红霞 摄)

然而,在河燕鸥的保护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亟待研究。左常盛向央广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河燕鸥繁殖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迁徙回来的种群数量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何确保迁徙回来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这将是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接下来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对河燕鸥保护力度的加强,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相信越来越多的河燕鸥会越过中缅边境,在大盈江江畔的沙洲上安家。”

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云南昆明召开。对于河燕鸥种群保护存在的问题,或许可以在大会上找到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