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旅游频道 > 2011旅游频道 > 对话

戴学锋:文明的旅游来自文明的心灵

2014-02-18 16:2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旅游北京2月18日消息 (记者何微)春节前夕,为进一步加大面向公众的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提示纠正出游活动中的不良陋习,国家旅游局向社会发布了“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 随着元宵节的结束,马年春节就算是过完了,提醒语有哪些作用呢?为此,央广网记者就“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他表示“文明的旅游来自文明的心灵,文明的心灵来自文明的教养”。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 周边国家的行为楷模

  戴学锋:中国历来重视文明警语的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等等早已成为我们中国文化人的文化基因,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因此,历史上中国给周边国家是礼仪之邦的印象,那时无论日本,还是朝鲜、琉球,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堪比邹鲁的邦国”。曾几何时,中国人就是周边国家的行为规范楷模。

  仅在旅游中要旅游者文明起来是缘木求鱼

  此次推出的“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是通过网络征集9936条中,选出的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体现广大网民文明旅游的主体意识。

  对此,戴雪锋表示,旅游中的不文明,来自心灵的不文明。君子慎独。旅游中离开常住地,似乎也属于一种“独”吧,旅游中心灵不文明更容易体现出来。而心灵的不文明来自教化的不文明,甚至是反文明教化。故仅仅在旅游中要旅游者文明起来,不过是缘木求鱼。

  戴学锋:此次提醒语是旅游者自己选择的更文明的旅游行为,相当于自我教化。这在当前全民对正向教化具有逆反心理的大背景下,更具意义。假如旅游能发挥“里仁效应”对教化国民有点滴正向作用,那旅游才真正是国家的支柱事业,才真正发挥了旅游业的作用。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关宇玲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