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自驾埃及纪行之五地中海之滨亚历山大行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车友们前往亚历山大(摄影:冯赣勇)

    央广网北京3月13日(记者冯赣勇)2014年3月6日,埃及时间7:18,由埃及国家旅游部、埃及驻华大使馆旅游处与北京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爱车事业管理机构联合主办的“爱车自驾埃及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考察活动”的车友们,从米纳宫酒店出发,分乘四辆大巴车在一辆骑警与一辆警车的协同开道下,前往位于地中海之滨的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 

  担任我们车的埃及导游叫海森(Hay ham),海森是埃及一个学校的教师,这个小伙子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但却知识渊博。途中,他将亚历山大相关情况的介绍向车友们娓娓道来: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滨临地中海,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305万,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在埃及的最北端。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中心,有诸多的名胜古迹。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定为首都。后于公元前305至前30年转成为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当时它是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诗人纷至沓来。 

  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著名“夏都”。作为埃及最开放的城市,这里有30%的外国人在此长期居住,西方的经济文化对其影响很大,明显区别于开罗等地区。城市景观较开罗更现代,更西化一些,饮食、卫生及居民的精神面貌均较其他地区好很多,加上地中海的特殊环境,因而有“地中海新娘”、“埃及新娘”的美誉。 

  大巴车在开罗至亚历山大的高速公路行进,途中道路两侧一些乳白色,像个小宝塔形状的景观,不时地会撞入人们的眼帘。经向海森询问,原来这是当地人的鸽子窝。独特的造型无形中给这条高速路平添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大巴士驶进亚历山大市区,满目是车水马龙的景象,严重的堵车现象一点也不比北京逊色。车子缓慢行驶,到可以好好让车友们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的景观。只见从东港港口至凯撒宫区间的海滨大道上,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街景让人兴致勃勃,沿途建筑群中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和球状屋顶也饶有风味。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这座地中海城市的繁华面貌。

  大巴车首先将车友们带到了亚历山大著名的古迹庞贝神柱进行瞻仰。庞贝柱是埃及亚历山大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遗址。建于297年的庞贝柱又称骑士之柱,耸立在亚历山大城西南角,孤峙于塞拉皮姆寺的废墟上。原是为纪念黛奥克雷轩皇帝在此分粮赈济灾民而立,柱脚上刻有纪念他的文字。后来却成为海航者的指标。 

  庞贝石柱由粉红色的阿斯旺花岗岩造成,高约30米,底部直径约3米,顶部直径2.5米,柱顶雕刻有花瓣的石托,古罗马大将庞贝死于埃及人之手,其骨灰存于柱顶骨灰罐里。石柱前有两座粉红花岗岩狮身人面像。 

  据说庞贝柱遗址原为神庙,391年被基督教徒破坏,神柱则保存了下来,大概是几百吨重的大理石柱难以摇撼之故,使人们现在瞻仰时反倒经常想到巨大的大理石柱是如何搬运而来?又如何竖立起来的?即使如今的现代社会,如果不借助机械,要竖起这么沉重的石柱也绝非易事。 

  结束了庞贝石柱的古迹瞻仰,车友们乘车前往下一个亚历山大著名的古灯塔景点。途中大巴士行驶在老城区中的一条商业街,让车友们充分领略到了亚历山大的古老街道与现在城市的喧嚣交融的景象,给人印象颇深。

  车子在热闹不宽的街巷中穿行,而且商品货摊的排挡一眼望不到头,人流如织,人声鼎沸,让车上的人看着都眼晕,但是司机就是技术高超,开起来游刃有余。偶尔还和老式的有轨电车、马车擦肩而过。车友们真是尽享了亚历山大城中游的乐趣。 

  终于大巴士穿越重重障碍驶上了海滨大道,车友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这座滨海城市最为靓丽的景象。亚历山大不仅是埃及的历史名城,而且还是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海森介绍说,车子行驶的这条海滨城市大道从东向西长30多公里。除了一大段拓宽的道路外,南北最窄处还不足2千米。一面是浩瀚的大海,背倚波光掩映的迈尔尤特湖。另一面是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城市建筑群景观。沿途将经过大法院、埃及国家图书馆等众多著名景点,最西端就是我们要去的古灯塔。

  转眼间我们的车就到了重新复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车友们望着窗外的建筑,海森说: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1364至前283年),盛于二、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这里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至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有大量阿拉伯文和欧洲文字书籍。因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 

  1995年重建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图书馆的旧址上,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占地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埃及的重点建筑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研和建筑项目,它的造型是从77个国家的设计中优选的。不知什么原因,从外面看图书馆造型某部分,不由得使人想起曾经玩过的一款当年红极一时的游戏“红色警戒”里面盟军用的时光转换器。

  新落成的图书馆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图书馆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大巴士终于来到滨海大道的最西端,这里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旧址。有人说,现在的亚历山大已无任何古代的遗迹,希腊和罗马都已成为过去,但仍有值得一游的价值。这就是往昔照亮港口的灯塔。它曾遭回教军破坏,又加上11世纪的地震造成崩落,现在已经全无踪影了。灯塔所在的小岛叫法罗斯岛(Pharos),此后欧洲用Pharos一词来表示灯塔和航标,可见这座灯塔是多么的有名。 

  灯塔也被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1477年在倒塌的灯塔的原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城堡。1966年纳赛尔执政时期,这里的城堡改为了现在的埃及航海博物馆,馆内展出模型、壁画、油画等,介绍自一万年前从草船开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与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 

  这里位于大海之畔,风光如画,古老的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纷至沓来,而且此中竟然有众多的埃及当地游客。他们有的是好友结伴同行,有的是举家而来,更是有不少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他(她)们纷纷对车友们热情相待,对邀请合影更是来者不拒。在这里,充分体现中埃两国人民友谊的动人景象比比皆是,大家都友好、热情、和睦地在此合影留念。

  车友们结束了古灯塔的参观,车子重新驶上海滨大道,一直从最西面向东驶到最东端的亚历山大著名的夏宫即蒙塔扎宫。这也是车友们亚历山大此行的最后一站。

  亚历山大夏宫坐落在亚历山大市东部海滨,占地155.4公顷,密林环绕,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园内有法鲁克国王行宫(现为埃及国宾馆)。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纪之交所建的这座土耳其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尤为具有特色。 

  这里还有一点挺有意思,一些建筑物的外观上频频出现许多的主题字母F。据说一个报喜人告诉福阿德王,字母F将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从此他和他的儿子法鲁克给他们的子孙命名都以F开头。1951年法鲁克与娜瑞曼结婚,却没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他为其取名阿赫迈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个月后法鲁克被废黜。 

  在这里,很多游客包括当地的市民们都在王宫花园里休闲娱乐。三口之家、同学朋友聚会、情侣双双等等比比皆是,人们席地而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谈笑、聊天十分惬意。 由于夏宫位于海滨,所以在此眺望海景风光也是绝佳位置。只见一望无际碧蓝色的大海上星帆点点,海阔天空的大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爱车车友们到此又给这里平添了许许多多的欢乐。热情的埃及人纷纷与车友们相互合影留念。动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在夏宫里回响不断。

  结束了亚历山大的观光,此行爱车自驾埃及之旅的行程也为之圆满结束。车友们将带着意犹未尽的愉悦直接乘车前往开罗机场,乘埃及航空公司MS955航班回国。在前往机场的途中,短短十天的行程,就像过放电影似的一幕幕浮现在记者的脑海中。此行的很多经历都让记者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首先,如果说爱车自驾埃及穿越撒哈拉沙漠之旅之所以能够如此圆满,离不开为整个自驾行程担负保驾护航的埃及便衣特警。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反应机敏的特殊战士。这里举一个曾经发生的有惊无险的故事可见一斑。 

  3月5日晚上,车友们在开罗香精店购物。几名在店外的车友与几个特警聊得正开心时,突然店前大巴车队附近“砰”的响了一声,几名特警几乎同时快速做出反应,他们分别嗖嗖的几下拔出手枪或微型冲锋枪,分成环状从几辆车中间似离弦之箭神速地包抄过去。冲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辆三轮车车胎放炮。这一系列惊险景象如果没亲眼所见,还真不知这些与车友们几天来朝夕相处不拘言笑的警察们如此厉害。

  再有,埃及国家旅游部官员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更是令人感触颇深。埃及国家旅游部亚洲事务助理纳赛尔博士亲自同车友们前往撒哈拉沙漠感受穿越,车队返回开罗后,纳赛尔博士又在米纳宫酒店为车友们接风庆贺,并使每一位车友均得到了自驾埃及的荣誉证书。所有这一切都令人浮想联翩。在返回机场分别的时刻,车友们彼此间恋恋不舍,大家都为这次快乐而圆满的埃及自驾之旅而回味无穷,车友们纷纷默念:再见了魅力埃及!再见了令人终身难忘的开罗!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来……

来源:央广网旅游  编辑:马惠作者:  日期: 2014-03-13 09:36:00
标签:埃及;自驾行;地中海之滨;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