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手记:捂住眼睛却透过手指缝偷看的直播

2018-07-10 17:35:00来源:央广网
 
  记者手记:捂住眼睛却透过手指缝偷看的直播
  央视辽宁记者季熠非
  这是两天之内的第三次尝试,渤海湾的天气好像孩子的脸,上船时还风平浪静,转眼间已是惊涛骇浪。我的心绪远不如衣袖间的海风清凉,距离原定直播报道启动的日期越来越近,时间、风浪,让所有人的焦躁慢慢爬升...还好,经验在关键时刻带来了转机,保护区管理局建议放弃大改小,13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分成两组乘快艇登岛。尽管颠簸让人东倒西歪,风浪将意气风发瞬间拍打成落汤鸡,但当视线穿过薄雾逐渐勾勒出了海面上一座小岛的轮廓时,所有人都知道——蛇岛,我们来了!
  

 

  季熠非在蛇岛上采访工作人员

  对于我们《蛇岛探秘》此行的主角——蛇,大多数初次登岛的同事们面露难色。我倒不是故作镇定,上小学时就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既然这么多人都怕蛇,童话故事里也几乎百分百地将它划为鬼怪之类,那为什么偏偏老祖宗传下来的十二生肖中蛇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独占一席呢?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所谓无知者无畏,也许是小儿子恰是属蛇,我对蛇岛上真正的主人——蛇岛蝮蛇,更多的是好奇和敬畏。报道的主角先天并不讨喜,究竟怎样的角度能吸引受众呢?我试探性地把第一天跟随科考队踩点时随手拍下的照片发了朋友圈,一百多点赞,一百多评论,谈蛇色变、佩服胆大者居多。怕,看来还是想看啊!那就做一次让你们捂住眼睛却透过手指缝偷看的报道吧!知道冬眠,但见过夏眠的蛇么?蛇岛蝮如何进化成了罕见的卵胎生?徒手捕蛇、给蛇带上“身份证”的科考队员是不是堪比网红?这样的报道切入点,带来的是央视、央广收视收听飘红,首场新媒体直播在线网友近500万!看来你们的小心思,让我猜对了!

   

  

  不怕蛇的季熠非

      三天的系列报道,不能让受众审美疲劳,面朝大海独自发呆的我被身边“海猫”的“嘲笑”点醒。黑尾鸥,因啼叫声酷似小猫而人送绰号“海猫”。眼下,正是海猫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这些春季北迁至此的候鸟在蛇岛的繁殖季。蛇岛之上,东有“海猫”王国,北有白鹭之湾,呆萌的鸟宝宝们要么刚刚破壳而出,要么嗷嗷待哺,辛劳的鸟爸鸟妈轮流孵化捕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满屏的泛滥的爱心,让保护区38年来生态的修复、环境的改善的真正意义落地生根。而看似安静祥和的候鸟天堂却又危机四伏,鸟巢树下出现的蛇洞,莫名丢失的鸟蛋,镜头中出现的蛇岛蝮闪电一击捕食小鸟,既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蛇岛生态链变得愈发完整,也让我们的直播报道悬念丛生、跌宕起伏。

   

  

  季熠非拍摄的“海猫”

   

  

  三天的《蛇岛探秘》,就在你欲罢不能打算彻底放下眼前的双手时,对不起,我们的报道暂时告于段落了。我和蛇岛有个约会,等到候鸟南迁高峰期,结束了夏眠的蛇岛蝮蛇纷纷爬上枝头的秋天,咱们不见不散。

   

  

  季熠非拍摄的“旗杆上的黑尾鸥”

编辑: 田彤

记者手记:捂住眼睛却透过手指缝偷看的直播

这是两天之内的第三次尝试,渤海湾的天气好像孩子的脸,上船时还风平浪静,转眼间已是惊涛骇浪。我的心绪远不如衣袖间的海风清凉,距离原定直播报道启动的日期越来越近,时间、风浪,让所有人的焦躁慢慢爬升...还好,经验在关键时刻带来了转机,保护区管理局建议放弃大改小,13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分成两组乘快艇登岛。尽管颠簸让人东倒西歪,风浪将意气风发瞬间拍打成落汤鸡,但当视线穿过薄雾逐渐勾勒出了海面上一座小岛的轮廓时,所有人都知道——蛇岛,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