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特别策划《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20日推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难点在哪里?——对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樊纲。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数字经济在全球所处的位置?

  樊纲:从整个数字经济来讲,我们在第一梯队,但是在一些基础的数字产品当中,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突出的就是芯片。这是数字经济最基本的,它是存储传输数据的技术,而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多年落后,现在差距还是挺大的。这对于我们的数字经济来说,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短板。

  记者:您怎么样判断中国现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樊纲: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数字经济的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怎么使我们的工业生产、经济活动,我们的制造业和各种服务业(服务业除了金融服务业之外都叫实体经济),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使得相关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现在大家都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方方面面做的还不够深入。

  记者:难点在哪?

  樊纲:难点还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出一些特殊的东西。西方有的国家做过调查,说用了物联网、互联网这些新的数据技术,利润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成本是提高了还是减少了?据说50%以上没什么变化,还有百分之一二十说成本提高了,收益也没有增加。所以,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特点,要找出新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使它和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效率,发挥新技术的作用。

  我们的数字经济本身还要进一步发展,然后帮助各行各业找到运用的场景和运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真正降低成本。这个时候,整个数字经济、整个以数字来改造的传统产业,这些实体经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这个技术如果不被大家应用,也可能会被淘汰的。

  记者:您讲过一句话,新基建决定城市发展竞争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为什么把新基建看得这么重要,您眼中的新基建包括哪些?

  樊纲:基建这个词指的是经济的基础设施,它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就是说不是必须由每个私人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要解决算力的问题,不需要每个企业都有一台超级计算机,这是不是需要用基础设施的办法来提供?每个人都可以去用这个计算机,用一部分就付一部分钱。我觉得这个可以讨论。

  比如像5G这样的基建,不可能每个公司去拉一根线,它必须是一种公共提供的方法。要没有这个的话,那以后竞争就有重大的缺失了;我要发展无人驾驶,传输速度不快的话,那就出事了;我要远程做手术,如果没有5G以上的速度,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这种属于更重要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数字经济,算法可能是各个公司自己的,但是算力、数据、传输都可以探讨是否能够用一种公共的方式,也就是更便宜的方式,节省大家成本的方式,来加以提供。这对未来的公司企业非常重要。为什么说它是未来经济城市发展的关键?现在一个企业到不到你的城市来,这些东西都要看的。除了你有没有路、有没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以外,就要看新基建了,看你有没有5G、有没有数字经济。对于城市而言,以后也得用数字经济来管理。所谓智慧城市,怎么用好这些新的技术来管理,精确地、系统地、充分地来为大家提供公共服务,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

  记者:对于新基建,很多地方政府很有热情,很多企业也力图参与。对于新基建的建设模式和投资节奏,您怎么看?

  樊纲: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这是从技术角度、从企业的角度,要去和政府对接来发展。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大家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怎么节省成本。不能老想着花钱,得想着花钱建完之后,是不是大家能够受益,是不是居民能够受益,是否节省了大家的信息成本,是否使城市的运转更有效率。这是我们要统筹思考的问题。

  总策划:杨春阳

  监制:韩志峰

  记者:杨曦 田芳毓

  主播:刘倩 马晓勇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