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瑶: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这次论坛,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是承办发起单位之一,毕节这几年取得的情况应该是这次会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刚才常近时教授已经就毕节地区试验区的情况做了介绍,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做一些补充,同时根据毕节试验区的启发,我们贵州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怎么做的?
大家知道,毕节试验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了贵州以后,走遍贵州89个县,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控制人口"三大主题的试验区。胡锦涛同志后来到了中央机关,邀请中央机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国家民委在北京对毕节试验区的情况进行了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建立试验区。
试验区还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以后各民主党派基本上每年都要派出专家等一些人员到毕节地区帮助指导工作。18年来,毕节试验区究竟效果怎么样?刚才常近时教授已经说了,我这里就把九个数据跟大家说一下。
这可以充分说明毕节试验区是一个成功的试点。
第一,十八年来,毕节地区生产总值从当时的23亿到去年已经达到了231亿,增长了10倍。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粮食产量。从当时的104万吨增长到247万吨,翻了一番多。我们毕节地区生产条件是比较差的,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条件比较差,所以能够达到200多吨是亿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第三,财政收入。毕节试验区当时是500多万人,财政收入是3亿多;现在增加到34亿8千万元,增长了10倍,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当时是200多元,这个数字现在达到1876元,和全省的水平是持平的。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第五,贫困人口从当时的300多万,现在下降到50多万。
第六,森林覆盖率。毕节地区森林覆盖率是全省最差,水土流失也是全省最差的地区之一,但是毕节地区森林覆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33.9%,当时是14.9%,现在已经达到33.9%。
再有,土壤的侵蚀量减少了32%,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280平方公里,这对于两江上游来说是一个贡献。
再一个,人口增长率从当时的21‰下降到千分之9.5‰,人口的问题确实得到了有效的的控制。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我们说有六个:
第一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
第二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着力解决好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全民族的重大问题;
第四是必须坚持把国家的扶贫与自力更生、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做介绍了,我这里有文字介绍,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下。
因为毕节地区是我们贵州的一个贫困缩影,因为贵州属于山区省份,也是贫困省份,毕节地区的情况大体上可以体现我们全省的情况。通过毕节试验区十八年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全省怎么办?我们如何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市委市政府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经验总结有了启发,提出解决好三个基本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一,是解决好贫困地区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二就是解决好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第三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我认为这三个"基本"应该是贵州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的东西。
因为贵州是一个山区省份,山高坡陡,交通条件、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差,所以我们这几年就是着力于解决好群众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一是解决交通问题,我们有的专家没有去过贵州,想象贵州的很闭塞。但实际上我们高等公路有1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是400多公里,基本上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现在我们六个直线机场,还有水路建设,长江和珠江水路也正在打通。也就是说通过不断的努力,贵州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尽快形成。
第二是解决群众的基本的生活条件,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贵州的雨量比较丰富,年降雨量是1300毫米左右,但是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水沉降不住,怎样解决好问题呢?就是修小水窖和小水池,这样全省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第三是解决好生产条件,因为贵州是山区省份,所以粮食生产条件比较差,这些年来坚持搞坡改梯,通过这样改造以后,农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四是加强了农村的社会事业的建设,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等等,我们现在是88个县基本是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只有三个县没有经过"两基"验收,最近两年也要通过验收。
这是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这里我们得到更重要的启示,就是贫困地区怎样实现工业化的问题,贫困地区怎样实现城镇化的问题。
因为贵州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人员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所以我们要发展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我们是有条件的,关键要解决好基础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发电量已经达到装机2000多万千瓦,通过几年的努力要达到3000万千瓦的装机量。我们的煤炭资源、铝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我们逐步把基础问题解决好,然后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第二我们就是要解决好群众的基本的增收门路。各位代表,毕节地区当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多元,一天不到一元钱,如果老百姓没有基本的增收门路,要实现致富是不可能的。贫困地区的基本增收门路,我们认为第一是种植业,第二是养殖业,第三是农副产品的加工,第四是务工收入。所以我们第一是千方百计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就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就是单位粮食生产幅度;第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我们贵州草山草坡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发展畜牧业也是我们的重点,现在我们的畜牧业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地方农民收入45%以上来自于畜牧业。所以我们就抓这个东西。第三个我们是抓农副产品的加工。贵州的农副产品非常有特色,大家知道,"老干妈"就是通过贵州的辣椒来加工的,现在"老干妈"已经风靡了全球,这么一个小小的企业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其他的还有烟草、药材等等,这些都比较有特色。第四是务工收入,我们贵州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近几年贵州每年外出务工每年有400多万,到天津务工的也有(拜托沿海发达地区对我们贵州的农民工多加关照)。每年农民通过务工生活寄回的钱有的都超过了财政收入。所以这一条也是我们要抓的。
刚才我说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就是要普及最基本的义务教育;第二要抓农民培训;第三要抓干部的培训。特别是这次也感谢天津,感谢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和我们一起培训干部,要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基本素质,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探索。这是个基本。
说到控制人口问题,贵州是176000平方公里,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940万,每个平方公里是200多人,所以贵州的资源和耕地已经是非常紧张了,所以我们抓人口的控制,通过毕节试验区这三大主题的启发也紧紧抓住了。当时毕节地区人口出生率是21‰,现在下降到9‰点多。我们是怎么抓的?第一就是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人口政策的环节,同时靠政策指导计划生育。第二抓导向机制,余庆县利益导向机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现在我们奖励少生,转变到了这个思路上。第三就是通过开发扶贫按,帮扶计划生育户尽快脱贫致富,这样给我们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育理念。
由于时间关系,我做了一些补充,有一个资料就不照说了。借此机会,我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中央各各位以及民主党派中央,社会各界的人士以及发达地区对贵州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邀请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都到贵州看一下,贵州现在可以说是山清水秀,交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放心,到贵州观光旅游和指导工作,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