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要的启示。
(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节地区同当时的贫困的地区一样,经济发展迟缓,粮食短缺,人口包袱沉重,土地退化,人与生存要素的矛盾十分突出。能否摆脱困境求发展,首先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骤增、生态恶化和生活贫困最基本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这三大主题的选择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毕节和类似毕节这样的西南喀斯地区的实际,毕节地区的成功经验,至少在西南川、滇、贵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经验。
(2)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扶贫。贫困地区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局部问题,正确的扶贫策略,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而解决贫困农民的生活贫困问题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了,贫困问题才有条件最终得到解决。
毕节地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民产值、财政收入在贵州省全省是倒数第一,贫困绝对贫困人口最多,而现在毕节地区的财政收入位列第三名,绝对贫困人口锐减到50万。这说明只要安排妥当,既可以使地方财政显著增加,同时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两者相辅相成。
(3)一个落后地区要走向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做好区位、区情和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都符合的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切合实际安排一些建设项目。因为项目是规划的支撑,没有项目的规划只是一纸空文,要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的管理,只要项目合理有利,在开放的条件下,其实资金和技术都会解决的。毕节试验区建立初期,对建设项目做了规划,区总投资54亿,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有些盲目贪大,事实表明到目前为止,仅煤炭、电力两项的投资就已经超过300亿,2001年就超过500亿,毕节为西电东输的重点地区之一。
毕节地区进些年新上的工业项目大多数是大项目,这一方面加快原有五强企业的推出,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毕节这样非常脆弱的地区来说,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4)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提供不少帮助和政策优惠,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一方面西部总体发展速度不快,另一方面原有的基础较差,经济总量较小,即使在相同的增长速度下也会按指数的规律扩大产生差距。因为缩短东西部的差距,只能靠加快西部的发展,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应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速度。毕节试验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都在15%左右,在经过了几年也将保持这个速度。因此,在后发展地区实现较高的发展速度也是完全可能的。
回顾毕节县区的18年不难看出,在一个贫困生态恶化、人口压力很大的地区,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探索和实践,应当说已经找到了毕节地区与类毕节地区正确的发展路子。概括起来说,就是科学发展观所统领的发展之路,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