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特别策划

电子眼,你到底“电”到了谁?

    日前,北京市要求重要部位(包括党政机关所在地等)、公共场所、交通道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等五类场所的电子眼将全部安装完毕,并实现全市联网。届时北京将形成一个电子眼网络,电子警察可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应对城市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共有各类摄像头26.3万个。其中,社会各单位自己安装的摄像头占到总数的94.3%,其余的摄像头由政府出资安装。更多》》

 

    此政策一出台,立刻引起了很多的反响,那么,电子眼

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方便还是麻烦?电子眼究竟是

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什么是电子眼?“电子眼”又称“电子警察”,是“智能交通违章监摄管理系统”的俗称,1997年在深圳研制成功后开始逐步推广使用,电子眼是通过对车辆检测、光电成像、自动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等多种技术,对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超速、越线行驶、违例停靠等违章行为,实现全天候监视,捕捉车辆违章图文信息,并根据违章信息进行事后处理,是一种新的交通管理模式。 现电子眼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争锋:

 甲方:电子眼保平安,让我有安全感 --电子眼在刑事案件中摄像头起到了帮助民警破案的关键性作用,在交通事故中,他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是这些电子眼,为维护社会治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监控系统打击犯罪。美国纽约在地铁内加装了1000个电子眼后,犯罪率下降了37%,在英国全国共有300万个,电子眼日夜监视,着全国的每一个角落。电子眼虽小,帮的是大忙.,据报道,两年内,广州市将在全市道路、街道、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系统、案件多发路25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建设和改建。2010年前,上海也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社会防控体系”。北京市也正在公共场所、主要道路、党政机关等五类重点地区安装摄像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安部门可以无条件调取。摄像头已经成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三只眼. 更多理由》》》

 

乙方:电子眼让我不自在,感觉隐私--电子眼是人的好帮手,但治安防范的任务不能全落在电子眼的肩上.这电子眼后面的那些眼睛,才是真正保一方平安的关键所在.,还是那句话,电子眼是人装的,没有人的控制,电子眼再多也等于是个摆设,在公开场合的行为并不等于就没有隐私。法律上所指的隐私权,并不包括公共场所的肖像权。如果摄像角度有侵犯个人身体隐私的部位,那就不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很明显是,人们在认同电子眼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之后,对于在电子眼下工作和生活,却是越来越不自在了,我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啊?更多理由》》》

 


专家说"电眼"   
北京路启动电子眼监控治安

 

 

话外音:电子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安全,我们的权益,然而,同时,我们也想到了,如果想比较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到底哪个更重要,显然这样的比较没有结果,因为它们同样重要。公共安全不用说,当然重要,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各项权利,包括我们的隐私是不是能够得到保护,直接决定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是不是安心。摄像头不能成为隐私炸弹,所以在运用先进设备保障公民安全的同时,出于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相关部门应该对如何安装、如何使用监控设备作出明确规定,让这些为保护我们而出现的科技设备安在它应该安的地方。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市的这个草案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