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红河州学校
蒙自县第三小学校
中广教育    08月27日 13:54
    红河州蒙自县第三小学,位于蒙自县新村北路51号,始建于1918年,原名为蒙求私立小学,后先后改为麟锋小学、观澜小学,1950年又更名为蒙自第三小学。近九十年的积淀孕育了蒙自三小丰富的育人内涵,奋进中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大、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越的省级示范小学。

漂亮的学校综合大楼

  学校占地面积1029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394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3315米。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92人,在105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99人,工人6名;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86人,具有小学一级教师资格的17人;本科学历的34人,大专学历的5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学科带头人1人、州级骨干教师8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配备微机室两个,各班级、各功能室均配备了“三机一幕”,教师办公实现了微机化,现共有微机126台,并已全部接入宽带网和局域网;各功能室齐全,有350座多功能报告厅一个,实验室两个,另有德育室、武术训练室、图书阅览室等。音、体、美教学设施较为齐全,为教学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美丽的校园

  学校以“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成功教育”为办学宗旨,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材,树文明校风”为办学承诺,确立了“崇德、尚美、学活、求趣”的校风,“求真、求实、求精、求美”的教风,“向学、乐学、会学、优学”的学风;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过程管理,注重调动教师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而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蒸蒸日上,办学效益深得社会的广泛认同。1982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绿化、美化甲级学校;1987年评为红河州文明卫生学校;1989年起,学校被授予“红河州武术传统学校”称号;1994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县级先进党支部;1995年教学工作评估量化为县级一等奖;1999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2003年,获得“蒙自县万众评议公务第二名殊荣,受县委、政府表彰;2004年,成为云南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2005年10月,进入了“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的行列;2006年6月被认定为“红河州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同年12月被认定为“红河州科技示范学校”;2007年5月被认定为“云南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008年11月被认定为“云南省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陈海燕、廖红芬、谭 敏等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李一蒙、李国令等同学在全国个人才艺比赛中获金奖……

表彰优秀师生

  多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奋力拼搏,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

  2002年,龙涛、张新雨、王圆圆等15位同学先后两次参加全省中小学航天、航空模型比赛,获得两项团体第六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其中王圆圆、张新雨同学分别获得个人单项的金牌、铜牌;黄奥、田甜、李国令、张雯君等49位同学先后两次参加全国第二届“星星河”美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获得了一等奖4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7名、优秀奖18名;王文娇、马梦云等12位同学参加“云南省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获“好学生”荣誉称号。

快乐的节日

  2003年,伤残学生杨源润分别获得国家、省级男乙S8级别50米自由泳、省级男乙S8级别50米仰泳、男子100米自由泳S7级别、男子400米仰泳S7级别、男子50米自由泳S7级别的一、二、三名;顾力豪、马晓丹等七名同学荣获县级优秀学生干部;吴雨桐、李润、周宏等同学参加在昆明举办的全国第八届“奥迪杯”青少年四驱车竞赛,李润获“三轨飞龙”比赛第一名,吴雨桐获“三九复合”第一名;在“云南省青少年车辆模型比赛”中,学校荣获小学组男子团体第八名,吴雨桐同学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4年,黄奥、周倩然、李广等26位同学参加县、州级学生电脑作品绘画比赛,获县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州级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6名;何梦迪、马晓丹等8位同学参加全国第四届“星星河”少年美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获三等奖2名、优秀奖6名。金鑫、龚涛等19人次参加青少年航天、航空模型、四驱车比赛、电脑绘画、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电子报刊竞赛,分别荣获县级、省级一、二、三等奖以及国家级第八名、第9名和12名;李奇、何彬等同学“学习三个‘代表’”小论文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王亮、李亚等20名同学参加蒙自县“做人作文”竞赛分别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2005年,谭文杰、王一晴等二十余名同学电脑作品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张鑫、高铭等同学在校级航空航模、作文竞赛中获奖;钟璇同学荣获蒙自县小学生篮球运动会“优秀运动员”称号;戴焱曦同学的作品在红河州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6年,19名同学的电脑作品获县级一二三等奖,13名同学的想象作文参加“第二十一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比活动,获一二三等奖。142名学生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写作节活动,117位同学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8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19名。39名同学参加蒙自县2006年“知荣明耻 爱我中华”师生书画展中获县级二三等奖,在第九届小作家杯全国小学生新作文大赛中220名同学参加。其中获奖同学一等奖49名,二等奖59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25名;禹横同学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城市运动会武术项目(南拳)比赛获第四名,参加云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武术项目(对练)、(南拳)比赛第三、第四名。

  2007年,参加“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美术教师书画作品评选”,代盛同学获特等奖,另有12名同学获一等奖、23名同学获二等奖、52名同学获三等奖、22名同学获优秀奖;在蒙自县“知荣明耻,爱我中华”师生书画展中,贺小津、朱欣民等同学获三等奖;在蒙自县教育系统“我心中的荣辱观”大讨论征文活动中,李坤获一等奖,6名同学分别获二、三等奖或优秀奖;在蒙自地区庆六一迎奥运“哈妮”杯少儿现场书画比赛中,伍敬、罗彦钦两位同学分别名获书法一等奖、优秀奖,朱怡然等4位同学获美术优秀奖。在学校举办的“身边植物手抄报”比赛中,有220名同学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在红河州建州五十周年邮票设计大赛中,王青、黄萌等同学的作品获一、二、三等奖;在学校冬季运动会中有40余名同学打破学校纪录。

  在“2008年云南省武术比赛暨第六届城市运动会预赛”中,张程程、禹横等22位同学分别获省级甲乙组女子组、男子组枪术、太极拳、南拳、棍术4项第一,5项第二,3项第三,21项四至八名的好成绩,此外,黄椰曼、张谐健两位同学还荣获2008年省武术比赛省第六届“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在第三届省青少年学生、教师优秀书画、摄影、作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同学一等奖27名、二等奖49名、三等奖103名、新星奖39名;在蒙自县第六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比中,方柯获一等奖,王淳雅、杨赠谂获二等奖,王云等17位同学获三等奖;在2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县级评选中,作文、绘画、电脑绘画三个顶目有获奖同学一等奖8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4名。此外,教师活动方案《关注身边植物,提升科学素养》在23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二等奖;在校级“关注身边的植物,提升科学素养”主题活动中,93名同学获奖;在学校阅读知识、数学知识竞赛中有500余名同学获奖;在蒙自县首届青少年学生才艺大赛中,金浪、王东等同学获县级一、二、三等奖,特别自豪的是在本次大赛中我校学生囊括了全部一、二等奖;李泽熙、陈露等同学在第二届“环保之星”全国小学生科技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仅近年中,学校廖虹芬、谭敏、高梅香等老师获得云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龙曦兰、郑春娇等二十余名教师在州、县级教师课堂教学、说课等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教师有五百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州级奖励,其中邓芙蓉、倪琼华等六十余名教师教学论文刊登在《中华教育颉英》《中国青年教师论文集》《云南教育》《课程教材研究》等书刊上;廖虹芬、薛丽红等教师被评为州、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李红艳、陈建华等教师分别取得国家、省、州级骨干教师资格证书;2008年学校政教主任张凤珍老师被评为“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校长王琅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验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国飞、李水芬等教师获 “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马竹仙、陈海燕等教师获“第九届小作家小作家杯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写作指导金奖;张会、戴会仙、罗会琼等教师被评为州、县级优秀教师;张慧玲老师的“关注身边的植物,提高科学素养活动方案”在云南省第二十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学校组织13名学生参加由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协联合组办的“2008年云南省青少年车辆模型比赛”,比赛中张建同学在空气动力桨电动赛车竞速赛中获得第三名;刘世杰同学在四驱车拼装竞速赛中获得第五名;学校代表队获得“2008年云南省青少年车辆模型比赛综合团体第四名”和“云南省体育竞赛优胜奖”。

  2009年2月学校王琅校长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同年2月,学校武术队在参加“2009年‘银丰杯’云南省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6枚及乙组集体项目第一名、甲组团体第三和乙组团体底四名的好成绩。

学校武术队在训练

    相关链接:蒙自县第三小学校长 王琅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