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红河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红河教育新发展
中广教育    08月31日 13:35
    

红河州教育工作情况

  一、全州教育基本情况

  2008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65所,在校生81816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80063人,占58.68%;有教职工45975人。学校中有小学1611所(其中完小1082所,初小529所),小学教学点1701个(一师一校点989个),小学在校生419132人;普通中学203所(其中高完中40所,初中163所),普通中学在校生239887人(其中高中47320人,初中19256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其中普通中专5所,职业高中17所,成人中专14所,技工学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8633人(其中普通中专12442人,职业高中18835人,技工学校7356人);职业初中1所,职业初中在校生147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424人(含随班就读学生);幼儿园303所,在园(班)幼儿101472人;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9082人;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914人;成人高等学校3所,在校生2134人(含网络教育学生)。2008年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6%(按初中在校学龄儿童不纳入计算的口径为98.11%),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21%;初中毛入学率100.3%,初中在校生年辍率1.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3.03%,同比提高3.01个百分点;幼儿入园(班)率达58.15%,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达到61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万平方米;中小学现有危房面积487705平方米,危房率为9.49%。

  二、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近年来,全州教育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州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证,以强基固本为关键,以提高质量为根本,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务实创新,全州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更新思想观念,促进科学发展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红河教育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更新观念中转变发展方式,在改革开放中谋求新的跨越。一是抓好学习调研。以抓好学习和调研为抓手展开大讨论,不断丰富对教育发展趋势、现状、问题、方向、策略的认识,为解放思想打下基础。二是明确讨论意义。明确提出解放思想的本质和意义在于“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使教育发展的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实质和发展取向,使教育发展的路子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教育发展的方向朝着现代化推进,使教育事业契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三是切实破解难题。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务实创新,使能够指导实践的思想有用武之地,让具体的实践有科学理论的引领。通过大讨论,自觉运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教育现代化发展全局,切实解决体制机制不适应、领导方法不适应、工作能力不适应、干部作风不适应和师德素养不适应的问题。

  (二)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内涵发展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以评价引方向、促过程、强管理,把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通过教育作用于人,实现每个个体、个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加强学校音、体、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综合评价与学业考试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办法,引领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国家课程,开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时代特征、中国风格、红河特色的课程文化。聚焦课堂教学,从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这些教育本源问题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三)重视基础教育,推进均衡发展

  一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初中和小学教育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提升。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农村中小学的义务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切实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切实解决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2.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保证留守儿童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全州16所新建扩建高中和职高学校建设已完成投资10亿多元,16所学校全部完工或完成第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高中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8年,全州普通高中招生16924人,在校生达47320人,分别比2004年增加5156人和1782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3.03%,比2004年提高18.33个百分点。制定出台了《红河州关于加强普通高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高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积极开展有效的高考专题研究,建立了高考专家视导制度,抓好高中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工作,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2008年,全州共有15516人参加普通高考,共有10987人上线,上线率为70.81%,分别比2004年增加5974人、6310人和21.8个百分点。

  三是加快推进幼儿教育发展。按照《红河州普及幼儿教育行动计划》要求,为确保“1150”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州级财政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县市实施“1150”工程新建(扩建)幼儿园给予补助。各县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目前,全州“1150”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59676平方米,120所幼儿园已建成招生,全州所有乡镇都至少拥有了一所幼儿园。2008年,全州幼儿入园(班)人数达101472,比2004年增加27172人,幼儿入园(班)率达58.15%,比2004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全面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幼儿园。

  四是加快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5582.2万元,共有55所学校113个单体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完成建筑面积153903平方米;购置了价值1363.6万元的学生用床、图书、课桌椅、教学仪器和设备。二期“贫义工程”完成投资9024万元,新增校舍面积28649平方米。实施“1650”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新建扩建16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150万元,新增校舍面积11115平方米。从2001年到2008年,全州共投入危改资金47677.86万元,为919所中小学校排除危房565796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458316平方米。此外,实施了明德小学项目、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教育定向廉租房等建设工程,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达615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105万平方米。

  (四)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职教发展

  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关心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一是加大投入,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改扩建工程。二是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三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四是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加大职业教育向农村初级中学渗透的力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职责,强化“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5370人,在校生人数达38633人,分别比2004年增加7556人和17922人,普职在校生比例提高到1:0.82。

  (五)加强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

  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解决教师数量补充、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等问题,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教师成长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热情奉献,教真育爱。2008年,完成5万平方米教育系统定向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校长公选制,不断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良性激励竞争机制。2007年以来共投入1015.32万元组织实施“3211”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以学校管理、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建设、领导能力、执行力拓展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开展英语教师TKT国际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08年全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教师合格率分别达94.07%、96.65%、98.69%、94.10%和70.81%;全州小学教师大专化程度达70.48%,同比提高4.2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本科化程度达60.32%,同比提高8.34个百分点。

  (六)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

  以高尚的人格、科学的方法、严格的制度、严肃的追究来进行教育经费管理。健全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教育投入跟踪问效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落实“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向全州农村和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校财局管”体制,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完善资助体系,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严格依法治教,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工作的定期督查、定期通报,确保教育惠民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

  (七)践行办学为民,彰显育人为本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按照州委的要求和州委组织部的部署,积极探索将学校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强保障的思路和方法,牢固树立“办学为民,育人为本”思想,提升学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认同感,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州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层层发动,积极行动,紧紧围绕“办学为民,育人为本”这一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三个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办学为民,育人为本”主题实践活动。首先是细化要求。为使活动开展有的放矢,州教育局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争做四个表率,实现三个提高的要求。即:紧紧围绕“办学为民,育人为本”这一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这三个重点,争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锐意教改、争创一流业绩这四个表率,实现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及教学能力、学校为师生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及质量这三个新的提高;其次是以点带面,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州教育局确定抓试点,以点促面的工作思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建水一中作为试点,局主要领导深入学校,深入学校班子,深入支部,深入党员,宣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使试点学校的广大党员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开拓创新,鼓舞斗志,促进全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第三是注重过程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为了及时掌握各县市、州属学校开展活动的情况,州教育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走进学校、走进党员、走进教师,与学校领导和教师深入交谈,指导学校通过开展活动,树立领导班子的清廉形象,塑造教师队伍的榜样形象,从而达到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提高战斗力的作用。

  各县市认真按照州教育局的要求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泸西县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支部战斗力增强,党员作风好转等目标,开展“照镜子”等活动,全县教育系统党员作风焕然一新;石屏县针对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足,从局机关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开始抓起,以“兴我名邦,强我素质”读书活动的开展助推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州属学校工委结合州属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努力实践“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将党支部建在专业组上,使党组织工作更加贴近教学一线、贴近学生,一年来发展党员88人,其中学生党员达82人。

  (八)创新工作机制,转变机关作风

  采取抓学习强化思想认识,抓调研强化作风建设,抓落实强化服务意识,抓制度强化纪律意识等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党组会集体研究。认真开好每年度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新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形式,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把学习活动从会堂搬到课堂,搬到农村。建立领导干部调研制度、定点联系指导县市教育局和州属学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建立联系老干部制度、挂钩帮扶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制定干部职工学习制度、信息和新闻宣传奖励制度、“金点子”奖励制度、科室工作讲评制度、文明科室评比制度、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双目标”考核等十多项制度。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法制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认真落实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按照法制政府八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研究型团队,学术型干部,打造“求真务实,和谐共振,高效清廉”的机关作风。州教育局机关已连续多年评为省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机关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荣获全国“两基”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九)查找突出问题,着力落实整改

  在去年全州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现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强化原著钻研,拓宽学习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办,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组织了两次大的调研活动,要求全局干部学会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和眼光审视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实践,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特征、趋势、问题,理性提出适应发展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制约红河教育科学发展存在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自觉性不高、坚定性不强,理念不新、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协调、质量不高,育人模式、教学方式、招生考试评价制度落后、素质教育推进不力,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适应,教育体制机制不适应,学校安全稳定和谐不足,依法治教、规范办学不够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不强等十个突出问题,进而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确立以推进领导班子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推进教育服务民生促发展,推进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推进区域教育统筹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推进“减负提质”工作,推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直属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同步开展等九个“推进”来破解发展难题的基本策略。随着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初中教育越来越成为制约全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短板”,今年5月份再次组织开展全州初中教育大调研,摸清了全州初中教育发展现状,目前正在积极研究解决措施,起草《红河州加强初中教育发展的意见》。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发展理念滞后。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对教育的本源问题认识不深,科学发展意识不强,人本观念较为淡薄,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全面,缺乏新课程改革思路和办法,育人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没有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观。

  (二)教育欠债数额巨大。全州“两基”攻坚历史欠债达5.02亿元,化解进度缓慢;在推进高中教育“1650”工程建设中,又新增欠债5.3亿元,两项共计欠债达10.32亿元。新增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保建设、保补助、保工资多,抓软件、抓培训的资金少,严重制约全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办学设施设备落后。农村初中和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标准化程度低;危房面积大,排危资金不足,匹配困难。目前全州中小学校共有D级危房424176平方米,占全州校舍面积的8.77%,排除这些危房实际约需资金7.53亿元。按照省政府与我州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三年给我州的补助资金大约1.05亿元,州县两级承担的资金比例太大,匹配十分困难。

  (四)“两基”巩固任务艰巨。由于我州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发展不均衡,育人方式落后,社会不良影响,山区学生贫困以及学校管理力度不够、县乡政府责任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控辍保学难度很大,“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教师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均衡、艰苦地区教师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问题。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经过建州50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我州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初具规模,地方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每十万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有2212.26人 ,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州到人力资源大州的历史性转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州向人力资源强州的根本性转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我州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州教育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仍然处于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处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州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而且必将长期是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公平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协调和解决,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任务。站在新的起点上,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云南看红河教育,以全球化的视野、现代化的眼光、本土化的创造来谋划红河教育的未来,探索红河教育现代化的“163”发展路径。一是要搞好一个规划。根据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科学制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在规划中要注意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使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存量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要激活灵魂,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要放眼高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现代化;要夯实基础,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要丰富内涵,推进教学体系现代化;要构筑高地,推进师资队伍现代化;要追求精致,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三是要抓好“宏观理念、中观指导、微观主体”三个层面的落实。在宏观理念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区域性终身教育体系;在中观指导上,要加强督导评估,改善办学条件,积淀文化内涵,强化现代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建树一批现代教育的示范学校;在微观主体上,要以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探索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现代教学体系,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整体联动,分层推进,红河教育的现代化色彩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鲜亮。

  (一)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

  一是在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上,必须实行“低重心”战略,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在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化”。从城市取向向农村取向转化,把农村教育作为工作之要。在我州城乡综合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教育自身必须要有统筹发展的观念,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反而会撕裂城乡之间的联系,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从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化,把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导向。均衡化发展不是平均化发展,在资源的配置上,要采取措施调和城乡、校际之间的均衡,不能搞削峰填谷,要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构建城市教育的优质品牌,使之成为今后发展的引领和载体,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战略支撑和辐射平台,以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需求;从示范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化,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作为教育发展新的价值诉求。倡导特色办学,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要示素质教育之范、特色办学之范。三是在教育发展思路上,从规模、数量发展向质量、结构、效益发展转化,走内涵发展之路。四是在教育发展的目标上,把全面改善民生,让人民大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五是在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从关注物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的思路

  围绕巩固义务教育、提升高中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坚持四个统筹(统筹南北教育发展,加快南部教育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统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并进;统筹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六项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高中阶段教育扩规提质工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教育信息技术工程);实现四个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高中阶段转变;在发展形态上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在发展方式上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在发展取向上从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努力构建两个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强化制度、经费、组织三个保障,使全州教育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三)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

  一是通过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州初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相互衔接、质量较高,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力争到2012年,幼儿园入园(班)率达到7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5%以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增加到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增加到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比为1:0.83;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3万人左右;全州国民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左右。二是通过改革,促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今后三年内,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78746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逐步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在全州建成一批办学条件和手段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校园环境美,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好的现代化学校。三是通过改革,力争在今年内完成红河卫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各项申报任务,并挂牌招生;实施职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使州属学校的办学规模由现在的校均2000人左右扩大到校均5000人以上,县市职中的办学规模扩大到校均2000人以上,形成以中专、技校为龙头,县市职高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格局。四是通过改革,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不断充实,结构更加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州专任教师分别达:小学22500人、初中10500人、高中3500人、中等职业学校2200人、幼儿园250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小学98%、初中99% 、高中95%、中等职业学校90% 、幼儿园96%;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人数达到25000人;培养出一批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校长和教师。五是通过改革,确保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着力实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推进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六是通过改革,使教育现代化进程得到加快。逐步在全州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四)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的任务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是国内外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州区域教育统筹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扶持的主导方向。全州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将立足实际,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分级负责、逐年推进”的总体思路,按照初级中学向乡镇集中、村级完小向行政村或人口密集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根据国家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各类工程项目相结合,整合教育资金,从2008年起,逐步对全州初级中学和乡镇中心完小实施标准化改建和扩建。加快村级完小建设,使全州所有村级小学实现“一无四有六配套”,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对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倾斜和支持,实现教师数量扩充目标,适应全州教育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学历合格率目标,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人数达到25000人;培养出一批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校长和教师。三是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扩规提质工程,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继续完善“1650”工程项目设施,坚持扩规与提质并重,立足实际,分区域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使全州高中发展步伐得到加快。在扩规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力争全州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列,实现全州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四是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程,确保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完善控辍保学督查制度,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组织在控辍保学中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使全州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五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和初中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六是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工程,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更新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升我州教育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共享,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保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基。

来源:红河州教育局    责编:邵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