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昆医专家档案
皮肤病与性病学带头人何黎教授
中广教育    2010年01月12日 15:14
    何 黎,女,1962年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先后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及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1993年-1995年在泰国朱拉隆宫大学留学。1997年、2000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为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云南省皮肤性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昆明医学院医学美容专业主任。任《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7个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及皮肤美容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及皮肤美容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化妆品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

  何黎教授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特别擅长皮肤美容及损容性皮肤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曾对颧部褐青色痣、痤疮、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机理及治疗进行了多项研究,主持过国家级及省级多项重大攻关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编写书籍12部:主编《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副主编《现代实用美容学》、《美容化妆品学》。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女职工、中国皮肤科优秀中青年医师奖、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第十八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介绍

  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光线性皮肤病及光线加剧性皮肤病发病率均较高,有的还可发生癌变,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故对其研究已成为皮肤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外,云南省还是我国多民族聚集最多省份(25个少数民族),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人种资源和植物资源,是从遗传学角度研究该类疾病发病机制及采用云南植物药治疗光线性皮肤病较为理想的地区。因此,云南已成为研究光线及光线加剧性皮肤病发病机制、防治对策的理想地区,成为本领域研究特色。 

  光线性皮肤病:

  1、基础研究:

  (1) 建立了小鼠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2) 探讨了小鼠光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发现IL-10对氯丙嗪诱导的小鼠光变态反应(PACD)的光诱导和光激发免疫反应均起抑制作用, CD4+Th1和CD8+T淋巴细胞可通过上调IFN-γ水平正调节该反应,血清IFN-γ增高可上调ICAM-1的表达,促使T淋巴细胞向皮损处浸润,从而产生炎症及变态反应;阐明VEGF是光致皮肤损伤的机理之一。

  (3) 对多形性日光疹及慢性光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T淋巴细胞介导的DHT反应及Fas介导KC凋亡在两种疾病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4)对角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P3进行相关研究,表明紫外线能使其表达水平下调,影响其水合作用,与皮肤光老化有关。

  2.治疗研究:

  (1) 采用云南植物药复方昆明山海棠进行了抗光线性皮肤病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发现复方昆明山海棠毒性小,安全性大;

  (2) 复方昆明山海棠实验组有显著的抗光变态反应作用,其作用比昆明山海棠单剂强,作用机理可能是:①抑制淋巴细胞INF-γ的分泌和表皮真皮内ICAM-1的表达;②减少VEGF的分泌、抑制淋巴细胞分泌  IFN-γ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PACD中炎症细胞的浸润;③复方昆明山海棠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表达,0.05-2mg/ml范围内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浓度有关;④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也很明显,表明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实现的。

  (3) 与云南省滇虹药业合作进行“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治疗光线性皮肤病新药研究。

  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云南省新药研发重大项目、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项基金资助,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科研鉴定项目1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5 篇。

  红斑狼疮:

  开展了SLE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SCI收录3篇,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

  本方向研究,对深层次认识光线及光线加剧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结合云南特色植物药物的研发,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对解除患者痛苦,打造云南绿色经济强省,促进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