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高校三生教育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三位一体的“三生教育”实施策略
中广教育    07月22日 13:09
    我们正在开展的“三生教育”工作体现了教育的终极追求,对于师生而言,他们在里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获得感悟、得到提升,这是一项“播种校园,收获一生”的工程和事业。在近一年来的实施与推进中,我校对于“三生教育”的理论内涵、实施途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与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模式。

  一、什么是“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

  (一)对“三生教育”的理论认识

  “三生教育”把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内化为教育观、办学观,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转化为教育理念,落实到正确的思路和自觉的行动上。

  “三生教育”是一种务实务本的教育,它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人,关心校园中每一个生命的健康快乐和价值的实现,它努力推动教育的回归:回归本质、回归本真、回归生命的原点、回归教育的价值追求,而非“应时应景”的即学活动或形式,它对学生“有用”。同时“三生教育”充满追求:追求崇高、追求神圣、追求“以人为本”、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和生活;“三生教育”饱含人文、诗意和激情。

  因其务实务本,要我们实做、用心做、负责任地做、有追求地做,为其实才能出成效;因其理想,我们感到神圣和崇高,值得我们用一生不懈地追求这种理想。

  (二)“三生教育”实施的理念

  在对“三生教育”展开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校提出实施“三生教育”的理念:认知、体验、熏陶、唤醒。

  认知:通过“三生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使“三生教育”知识“入头脑”。使学生建构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结构,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

  体验:基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三生教育”知识“入手”。使学生践行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三生教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善美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熏陶:通过营造生动丰富的、特色鲜明的、良好的“三生教育”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使“三生教育”思想“入灵魂”,使学生在熏陶感染中深化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

  唤醒:立足于“使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这一理念,通过学生在认知、体验和熏陶过程中的感悟和实践,唤醒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意识,主动而深入地思考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并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不断建构、不断实践,走向完满的人生。

  (三)“三位一体”实施策略的构建

  上述三个重点构建了我校实施和推进“三生教育”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我校“三生教育”工作围绕着这三个基点展开,形成了符合校情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实施策略。具体讲,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位”是指:基于认知的专题教学、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体”是指:“三生教育”这项工程和事业,值得强调的是三个基点是一个统一体,认知教学是基础、实践体验是关键、文化熏陶是保证,三者彼此既有分别也有整合,相辅相成。

  一年来的思考与探索,我校的这一策略模式已初显成效。而且解决了实施初期“三位”各自独立、整合不足的局面。目前,我校正围绕三个实施维度进行完善和补充。

  二、如何开展“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认知的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旨在使“三生教育”知识“入头脑”,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学生建构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结构,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唤醒生命、生存、生活的意识,最终使学生主动思考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认知教学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在2008级新生中开展。我们将16位教学团队教师分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专题小组,确立了16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2课时,循环7次教学,每生上课累计30课时,教师团队共授课210课时。

  在专题教学中,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组建专题教学教师团队,强化教研相长,研训一体的教研机制。倡导合作共享、反思跟进的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教学团队自组建以来,已进行6次集体研讨、备课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践”,教学团队坚持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评课、议课的新型教研文化和机制,建立了包括各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和普通教师在内的培训机制,要求青年专职辅导员随堂听课,达到学习、培训一体化,从而构建全校动员、整合全校教育资源的“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

  目前专题教学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是这样的:“常上常新,每上一遍都是新感动,对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升华”“在台下专注的眼神中,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感,每上一次课,都面对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课堂上个体的鲜活的生命案例吸引了学生,上大课的学生无离场现象” “ 师生共同理解、共同进步,改变了教学多年的“倦怠感”,原先觉得是很痛苦的苦差事,现在拥有的是幸福感”。

  (二)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

  在实践体验活动开展中,我们认为关键的难题是:如何提炼符合校情的思路和构建长效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提炼出本校的实践体验理念:实践体验的难点难在怎样切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习以为常的、熟视无睹的平常事里得到体验,获得感悟。

  在开展实践体验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以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主要依靠全校40多位辅导员老师;二是结合节日、活动日开展机动灵活的实践活动,我们主要通过委托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此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实践活动的“金点子”由同学自己提出,由同学自己进行实践体验的良性循环。

  (三)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不能把“三生教育”窄化一门学科课程,定位于课堂上,也不能把“三生教育”落实为一项活动,定位于课外,正确的取向应是把“三生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构建蕴涵“三生教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在有意而为的学校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文化育人”层面上我校着力于营建“人文立校,以文化人”的氛围,我校重点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促成“三生教育”与学校“学思讲坛”的整合。“学思讲坛”是我校自2004年以来设立的人文讲坛,它凝聚了本校教师、校外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为师生提供了丰美的精神盛宴。本学期,我校将第一轮7个专题教学在提炼和完善的基础上整合到学思讲坛中,旨在使“三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惠及全校学生。

  二是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促成“三生教育”与我校“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系列活动的整合。在生动丰富、特色鲜明、学生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使“三生教育”思想进头脑,在熏陶感染中深化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在《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2009学校文化活动》这样规划:“聆听窗外的声音:4—12月,“三生教育”专题巡讲;激扬青春 放飞理想:3—12月,成长从现在开始,未来从行动开始——“三生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激扬青春 放飞理想:4月,‘三生教育’体验·感悟·交流”。

  三是注重渗透,促成“三生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计划、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整合。尤其是“三生教育”与“禁毒防艾”教育的整合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由学校“禁毒防艾”教研室组织的进社区活动得到来自地方卫生局、政府“禁毒防艾”办公室的大力支持,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乡村,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文艺活动,获得社会的好评和认可。

  四是努力营造浓郁的“三生教育”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校在自然景观方面给人秩序井然、清新舒适的感受和印象,历来深受师生的好评;在人文景观方面:学校文科楼的文化走廊、理科楼的生物多样性科普走廊、路边灯杆上的名人名言都是我校一张张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也是不断涵养、陶冶师生的宝贵精神食粮。重点关注在原有环境上,“有意而为、自然而然”地融入“三生教育”理念,发展和创新“三生教育”环境。

  三、“三位一体”实施策略的前瞻

  在今后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我们重点策划和即将推出以下几个新举措,构建更为丰富实效的“三位一体”实施策略。

  一是提升专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与实践体验的衔接和渗透。为提升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我校正在策划适用于我校实际的“三生教育”校本教材。

  专题教学除解决建立学生知识结构方面,还应对实践体验和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形成课内课外联动、相互渗透的局面。我校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如在专题教学中“阅读提高大学生品质生活”、“诗意栖居与绿色生活”都提出阅读耳朵重要性和终生阅读的作用,与此相对应,5月中旬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动员和启动了“阅读·分享·交流”的大型实践体验活动。

  二是强化实践体验,建设“三生教育”实践基地。为进一步落实实践体验活动的成效,建立“三生教育”实践体验的长效机制。我校正着手筹建“实践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勐伦植物园的实践基地,在建项目有2000平米的教学生活区,建成后可供我校学生实地体验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宝贵性;此外,我校正着手联系市内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作为我校的“三生教育”实践教育基地。

  三是扩大宣传力度。月报、书签在继承发扬我校“三生教育”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力度,继续做好《生命生存生活月报》印发工作,该报已刊行5期,目前已深得全校师生的喜爱,成为由同学来编制的作为师生交流“三生教育”的重要平台。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责编: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