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教育局局长 潘光伟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徐小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中国著名的西都——个旧。红河州的素质教育发展很好,那么整体的教育发展如何呢?今天演播室非常的荣幸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红河州教育局局长潘光伟先生。欢迎您。

  潘局长:各位观众朋友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见到您非常亲切,上次专访的情景历历在目。今天先请您跟大家把红河州整体的教育情况来介绍一下。

  潘局长:非常荣幸。红河地处云南边陲,是一个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有450万人口,是云南重要的一个老工业基地,而且具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开化史。从元代就正式有了“官学”。到如今,仍有一些奇特的少数民族还处于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当中,红河州的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科技强州”、“素质强州”、“人才强州”的重要的战略举措,来推动全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红河州的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成型。广大人民群众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这是历史性的成就。

红河教育局局长 潘光伟(左)本台记者 徐建娟(右)

  特别是我们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实施“两基”攻坚以来,2006年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奋力攻坚,提前一年完成了13个县市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历史壮举。现在到2010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818所,在校学生83万人。其中有幼儿园329所,在园幼儿109196人,幼儿园入园比例为63.34%;普通小学1239所,在校生410068人,小学入学率为99.63%;普通初中165所,在校生20075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101.02%;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49662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49662人。中等职业学校42所,在校生54000 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02人,成人高等学校1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3419人。每十万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有2212.26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对一个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来之不易。现在可以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教育的基本保障。

  主持人:刚刚我们对红河州教育有了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您作为教育局长有4年多的时间了。如何评价这几年红河教育发展的整体态势?

  潘局长:我们红河州虽然是贫困地区,但是历来党委政府和全体红河教育人在发展教育上一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红河教育走上了一条与全国、世界接轨的快车道,不断地奋力攻坚。引领红河教育发展的素质教育主题非常突出,是红河教育能够解决在民族地区生存发展的精神主导。

  主持人:2007年,红河州被评为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州,实现“两基”攻坚的三级跳。能不能谈一下红河教育工作这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两基”工作的亮点和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潘局长:红河州教育发展贯彻基于突出素质教育,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思路,2007年被国家评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先进地州,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在“两基”攻坚当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河州创造了政府为贫困县解决义务教育教师编制、经费、素质机构不合理的问题,后来也成为全国“特岗教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树立大普九的概念,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上抓“两基”,而不仅仅是就9年义务教育抓9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但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如果不统筹来考虑,就会对整个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有欠缺。所以在2005年的时候,根据我们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滞后,成为瓶颈,老百姓反映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的实际,州委州政府在抓巩固“两基”攻坚的时候高瞻远瞩,提出实施“1650”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05年的时候,全州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只是34.8%,还不到35%,当年全国高校扩招30%。孩子初中毕业以后感觉升学无望就业无望。虽然“两基”攻坚刚刚完成,但是党委政府一再思考大的教育布局,举全州之力投入18个亿,兴建了16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用两年的时间,使全州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突破50%,这也是我们从大普九的角度、大投入的角度来推进这个工程。

  另外,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长期属于福利性质,规模小,容量小,布点少的实际,提出从07年开始实施“1150”工程,就是用两年的时间,使我们新增120所农村幼儿园,使农村幼儿入园多增长1万人,最终使幼儿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0%。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幼儿教育入口畅,高中教育出口畅,这样就为9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小学进来的学生在行为养成和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方面得到有效的开发,特别是农村。很多乡镇老百姓非常的感动,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能够上幼儿园是农村多少代盼不到的。特别像高中,这几年我们每年高考的上线都增长1400-1500人。有一千多个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大学的教育,整个地区家庭经济来源以及就业结构,人力资本的开发增长的非常大。不要看仅仅是1400人,这1400人解决了家庭脱贫以及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大普九的概念。

  另外,我们还注重在区域发展的当中,在抓“两基”攻坚当中注重内涵攻坚。我们根据国家的安排和课程改革的计划,全力大规模的推进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改革。用新的课改理念培训教师,培养学生。在内涵攻坚当中,除了校舍、设备的投入以外,人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教师。有一只师德高尚、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我们西部地区内涵攻坚的关键之关键。第一,这几年,我们每年招特岗教师,向社会招考,解决了八千多人的教师的补充。第二个是加大教师培训,这个也是我们在内涵攻坚上创造的一个新的经验。我们实行大规模、高层次、多样化、专业性的培训教师。州和县每年的投入在一千万左右,这对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是不容易的。这对我们内涵式的发展,对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不到5万人,但是近3年内,我们已经有10万人次的教师都到北京、上海、山东、广州、成都、重庆等地方挂职、培训,进教研组跟名师做影子校长,骨干教师拜师外地的名师等等,我们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

  攻坚当中,我们红河州采取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均衡分配学校的资源,使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我们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18所,回顾10年前,1998年时候,我们的学校校点有四千多所。我刚做局长那会,我们一师一校点有一千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加大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力度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群众工作的动员,使很多孩子能够享受标准化的学校教育。现在我们一师一校点不到400所了。学校数字的减少,反映出我们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态势。

  当前红河州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统筹兼顾巩固“两基”攻坚,而不是只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这样使我们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有了良好的开端。

云南省“两基”攻坚工作现场会

  支持人:云南马上就要迎来“两基”国检了,那红河州在“两基”迎国检方面准备了哪些工作?

  潘局长:“两基”迎国检是推动政府责任,解决老百姓期盼,落实国家意志的很好的制度。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从领导层进行一些学习和部署。今年年初,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从认识上提高,从技术上准备,从作风上改变,从管理上提升来加强“两基”迎国检的整个工作。

  我们主要围绕自查自检、全面督察、逐项整改、行政问责、社会宣传这些关键的步骤和环节,做到了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抓全面、全面抓,第二个方面就是抓重点、重点抓,第三个方面就是抓经常、经常抓,第四个方面就是抓反复、反复抓。现在“两基”迎国检的35项指标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履职责任,对我们学校管理的衡量和评价好像一把梳子,各项问题,各个层面不断的梳理筛查。第一是算清楚我们的帐,什么问题达标,为什么达标,什么问题不达标,为什么不达标。组织每项问题的整改,怎样达标,都是以实行工作倒查制、问责制来推进。

  我们准备“两基”迎国检,在工作当中,我个人的体会,它既是我们党委政府梳理我们教育资源、教育标准、教育发展方向的很好的契机,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向社会展示、宣传,让社会检验我们教育的良好的机遇。上上下下都形成了良好的共识,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在我们那里最多的广告牌、最多的标语口号都是关于“两基”迎国检这项工作。特别是我们教育系统和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喊足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把“两基”迎国检和我们全党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创先争优活动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现在广大的党员干部都认为“创先争优当先锋,两基国检提品质”。以这样的精神面貌来推进“两基”迎国检。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例。

红河教育局局长 潘光伟(左)本台记者 徐建娟(右)

  主持人:红河州“两基”迎国检工作准备非常充分。我们35项标准是不是已经全部达标了?还有没有哪些项目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完善的?

  潘局长:我们全面对照35项指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反复的梳理。目前来讲,一个是原来历史发展的基础,二是对照国检要求整改梳理以后,可以说全州都基本达到了35项指标,而且有些指标在民族地区还比较靠前。但是我们认为在西部地区要真真的按照国检指标来看,我们自己打分只能说达到及格线。可以承诺的是,我们七项可以一次性否决的指标我们把他作为要求,要求各级政府把它作为履职的关键。比如说3个增长、还有学校重大安全事故、控辍保学等等指标全面抓,抓全面,重点抓,抓重点。我们落实到关键部位,关键指标,关键时间,然后用关键的手段来推进关键的问题。目前从我们组织的自查和省政府组织的预检情况来看,我们基本都达到了国检的要求。

  这次最切身的感受,对照指标筛查以后,很多书记县长都说,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确实应该投入的更多。这样的意识也为我们未来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我们全州上下迎国检是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的背景下来开展的。大家一边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总书记总理的讲话;一边提高认识,组织强大的力量来迎接国检。有那么多的乡长县长为教育找钱找人,我们非常感动。像我们有教师不足的问题,县长都特批编制,亲自派分管副县长带队到省外选聘教师……

  达标是一个结果,关键我们在迎国检当中,大家有了“走好每一步,对得起群众,对得起人民赋予的权利,做一个责任政府”的意识。财政部门树立了比较良好的公共财政的意识,积极的盘点这几年资金投入的情况,为欠补的资金在研究制定落实具体的还款计划。在达标的过程当中,各级党委政府切实的知道自己为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做到什么标准,这比仅仅要一个检查的结果还更为重要。

红河教育局局长 潘光伟

  主持人:在校舍安全工程方面,我们红河州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潘局长: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首先是起点的公平。起点就是要解决孩子们能够进的来的问题,而且还要留得住。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迎国检当中最关键的问题。刚才我说收缩校点,不是简单的做报表减数字,既是要撤除小规模的校点、撤除危房,更要新建校舍。近4年来,我们投入了6个多亿的资金,包括中央资金2.6亿,省级资金1.2亿,社会捐赠1800万,州和县投入2亿多。全州为义务教育阶段新增的校舍面积是60万平方米。仅2009年和2010年两年,投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就达2.2亿元多元,使我们全州的校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看了很多航拍的图片,乡镇县城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2008年3月份,我们锁定的D级危房,想尽千方百计,今年8月底已经全部排除。我们迎国检真正的不能有危房,特别是D级危房。但是按照国家校舍安全工程排查新的标准来讲,我们仍然还有很多不安全的校舍,我们总共500多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按新标准仍有150万D级危房,有130万B、C级危房。校舍不安全的隐患仍然是我们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最大的硬件的制约。我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比如用信用资金、社会捐赠、财政逐年增长等安排经费。因为缺口资金比较大,我们也希望得到各部门的关怀。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谈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均衡”,一个是“公平”。红河州经济发展不均衡,那么在“两基”过程中,在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存在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那么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怎么解决?

  潘局长: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州委州政府包括经济社会各部门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红河州就是七彩云南的一个缩影,从自然资源和人口比例、国土面积几乎都是云南省的十分之一。我们13个县市当中有7个国家级的扶贫开发县,另外6个处于全国中等的一个发展水平。这就带来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这是历史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发觉要解决贫困差距的问题,根本还要从教育来入手。比如在贫困县人均受教育年限4.8年,小学都没有毕业,而发达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九年,如此全州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八年,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第一,优先资金,比如“两免一补”资金,评议工程,寄宿制工程,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资金均衡分配。硬件建设方面,优先解决边境一线的发展问题。第二,专门为边境贫困县设立特岗教师制,保证教师的均衡,首先在数量上保证配备到位。另外,结合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积极征集项目与资金,投入5400多万元,让所有农村校点都配备现代信息教育传输的网络与设备。也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享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一个经济、快捷的平台。第四、我们出台一些地方性的政策,鼓励城区教师传、帮、带,到贫困地区任职等激励性措施。由于历史的差距和原因,比如我刚才谈到的,有些处于民族直过期,直接从物物交换时代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生产关系中,差距比较大。我们今后将会更加关注这方面的统筹与发展,采取措施,不断促进教育的均衡与发展。

  主持人:看来教育的均衡与公平还需要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接下来能不能请描述一下“两基”之后,未来五到十年,我们红河教育的发展蓝图?

  潘局长:当前不仅是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 “十一五” 教育发展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年。特别在“两基”接受“国检”的年度当中,我们细致的分析了各项指标后,觉得怎样更好的、高起点的、全方位的谋划、推动新一轮的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分关键,所以未来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办学为民,育人为本”。八个字很好的体现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全教会的一个核心的精神。我们的历史性使命是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州向人力资源强州转变。我觉得贫困地区虽然贫困,但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教育本身不能再贫困,教育的精神更不能在贫困,否则近几年的教育发展就没有很好的解答方式,因此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州向人力资源强州转变的历史使命是激发人奋进的目标。

  具体的思路是:积极的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不断提升高中阶段的教育、大力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有条件的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更加关心特殊教育,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促进公平。

课后与学生交流

  坚持四个统筹:统筹南北教育发展,加快南部教育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统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并进;统筹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

  实施“七项工程”:1、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全教会召开,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有了一个宏伟规划。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是关系我们城乡统筹和实现均衡、公平的最大的软硬件结合的工程。我们三年前就做了系统的调研,“十二五”期间将会凸显出来。

  2、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按照新课改与新的育人模式的要求,加大专业化、大规模的培训教师的力度。

  3、高中阶段教育扩规提质工程。红河州与全省的指标相比,我们高中阶段现在的学生毛入学率只达到54%,表明很多孩子接受良好的高等阶段教育和高一级的升学教育的机会还不公平,因此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

  4、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程。这是民族地区教育“十二五”期间不可淡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受新时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孩子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而是因为读书的意识与家长的义务教育的责任意识的薄弱造成的。“控辍保学”仍然我们巩固“两基”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

  5、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学前教育是一个孩子,一个民族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工程。目前,红河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规模、质量、师资、设备都比较薄弱。因此,红河州还要加大发展学前教育。

  6、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的问题。素质教育与三生教育相结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我们的育人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当中,全方位的、内涵式的、嵌入式的推进素质教育。

  7、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目前,整个教育信息技术覆盖点、设备设施都比较差。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做好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

  强化三个保障:1、制度保障。包括投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

  2、经费保障。要求各级各部门从更好的理解教育内涵发展的角度,更加依法注重投入的角度,落实“全教会”精神的角度,从总量、结构、拨付时间上面调整经费保障系统,有效的执行“十二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3、组织保障。从领导的层面,从课改研究到学科建设等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做好组织保障。

两基攻坚

  通过七项工程、三个保障和红河人的不懈奋斗,和敢为人先的探索,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四个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高中阶段转变;在发展理念上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在发展方式上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在发展目标上从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力争到十二五末,使红河教育在缩小地区、城乡教育差距,提升教育品质,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主持人:最后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红河教育最吸引人的地方。

  潘局长:我用两块代表计划的牌匾来表示。第一块牌匾是教育先导。表明了我们政府的责任,要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块牌匾是各造奇迹。这是在对教育更大的关心,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投入基础上更加注重育人为本、各造奇迹。用一句话就是教育先导,各造奇迹。

  主持人:教育先导,各造奇迹。我们也祝愿红河教育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如果电脑旁的您还有什么问题想与潘局长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节目之后可以在BBS上进行留言,潘局长都会为您一一解答。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