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中学是云南省政府常务会批准建在省城的唯一一所省属国有公办全寄宿制民族中学。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云南省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云南民族中学大门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徐小璐,云南民族中学创建于1987年。看当时的图片学校非常荒芜,1997年,学校来了一位新的校长,这所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校长就坐在我的身旁,云南省重点中学——云南民族中学校长李暾先生,您好!

李校长

  李校长:主持人好!

  主持人:教育家办学,才能把这所学校办的更好,同时在一个区域里产生一定的影响,乃至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带动提高周围更多的学校办学质量。您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从87年那么一个荒芜的学校,到现在非常美丽的校园,绿树茵茵,成绩显著。能不能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发展变化?

  李校长:我们这所学校就像主持人所说的,87年开始建校,当时叫教院附中,老校长带领我们的建校元老在这块土地上白手起家。使学校初具规模,功不可没。1997年学校正式挂牌为云南民族中学,组织上让我来这里当校长,我首先觉得这所学校它的地位不一样。所有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就可以建了,唯独我们这所学校是云南省政府常务会批准建在省城的唯一省属国有公办全寄宿制民族中学。定语很长,它显示了这所学校的特殊地位。这所学校办的目的就是在省城建一所民族中学,面向全省边疆贫困地区招收各族学生,让祖祖辈辈没有走出山门的学生来到省城接受优质教育,将来能够考上高一级学校,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专访

云南民族中学校长李暾(左)本台记者徐建娟(右)

  主持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聚集在这个学校里面,很有民族特色。学校的师资力量师资规模是怎样的?

  李校长: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应该说还是比较强的。我们有教授1人,在云南省正高教授当中学校长的就是我本人了。我们特级教师有7位,中高职称教师占了学校教师总数的85%以上。而且我们尽量努力引进一些优秀少数民族教师。目前少数民族教师有16种民族,占了教师总数的32.4%。我们在努力建设一支“新、高、精、深、好”的教育教学教师队伍,“新” 就是指“教育理念新”,“高” 就是“师德素质高”,“精” 是“业务能力精”,“深” 是“民族感情深”,“好” 是“整体结构好”。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新、高、精、深、好”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我们学校才可以出现现在这种腾飞,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

  主持人:的确,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我们同时在学校里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雕塑,它们象征各种各样的精神。就像我背后的这个腾飞的马,李校长能不能跟我们大家来介绍一下校园文化的特色?

专访

  李校长:好的。学校雕塑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学校为什么在这里塑一个腾飞的马的塑像呢,因为我们考虑到一点:马性刚烈而温顺,忍辱负重且任劳任怨;牛同样是这样的,但是牛的步履太慢了;马放蹄疾驶,即奔腾千里,仰天长啸,则一鸣惊人。所以现在我们的先民把马的现状和龙的图腾融合在一起,构成咱们至今不衰的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

  第二,学生是千里马,我们要当好伯乐。但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更何况我们面向全省招的是边疆贫困地区来的那些贫困学子。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经济条件薄弱,文明习惯薄弱。面对那么多的弱势生,我们怎么把他培养成祖国未来建设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他们还要帮助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助长他们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第二个含义有这个内容。

  第三,我们云南的文化特色,大观楼长联比较出名,其中有“东骧神骏”,咱们在昆明有金碧交辉的“金马碧鸡”,这个含义在于太阳一照过来,我们的马朝东边,金碧辉煌的形象。

  第四个含义是因为这块土地是马村,是马村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们学校,现在学校发展了,过去学校办的比较弱的时候,马村的父老乡亲的孩子他们都不送这里。现在学校办好了,他们又把孩子送来了。我们的老师觉得有的学生的分数太弱了,不要了。我说不行,滴水之恩,我们都要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要把这种感恩之心灌输在这里。

 

  这个马的四个含义就构成了我们腾飞这个塑像;再一个体现了民族教育可以跨越式发展。

  主持人:我们从这个腾飞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中学的发展精髓。刚刚看到一组数字,就是从1987年咱们学校创校的时候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都非常的弱,从1997年咱们高考的升学率是29.1%。08年的时候咱们学校的升学率就达到了98%多。400名学生可能就只有6名学生没有考上大学。咱们学校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尤其是教学质量提高那么多,咱们具体都做了哪些?怎么样把教学质量提高那么多呢?

  李校长:首先我们提出来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公正的原则,我们叫“攻尖攻坚结合”,第一是“攻”一流大学的“尖”;面对所有学生,有“攻城不怕坚”的“攻坚”,所以“攻尖”和“攻坚”两个要结合。“育优化弱展特”,育优是“培育优秀,转化弱势,发展特长”,我们简称为“育优化弱展特”;再经“分层动态管理”,最后达到“个体整体发展”。我们首先提出是向所有学生负责的,我们向社会承诺两句话:“不让一个弱势生掉队,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这个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我们“新、高、精、深、好”的云南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访谈

  主持人:云南民族中学重点还是咱们云南省的学生,同时全国各地的民族学生也会过来,学生在选择咱们学校的时候,可能各个民族学生的语言、生活习惯以及当时学习的内容很多方面都不是特别很相同。那么,融合到咱们学校以后,咱们怎么实施特色化教学呢?

  李校长:我们首先提出一个特色建设的原则,因为我认为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命线,特色建设是这个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存点。所以我们抓住学校的特点,我们提出:“紧抓‘民族’扣‘寄宿’,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上目标”这样一个特色建设的原则,而且并付诸于实践。我们努力在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方面强调民族性;在教育、教学、教科、教研方面突出民族性;在行政后勤生活管理方面渗透民族性;在文化建设开放交流方面注重民族性。这样把民族性的内容都跟整个学校的建设联系在一起。我跟我们的老师们经常说一句开玩笑的话,我说,目前这个学校的校长是我,我姓李,但这个学校实际上不姓李,这个学校姓“民”,那将来不管是王校长来了张校长来了,这个学校永远姓“民”。为什么?因为它是民族中学!要紧紧抓住“民族”这个特点,来做我们的文章。

  主持人:那我也知道有很多的民族生,他们周末或者节假日不能回到家去,因为路途很遥远,就寄住在学校。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学生在非上课期间实施什么样的管理和教学?

校园一角

  李校长:因为我们是寄宿制的民族中学,刚才我也说到了,因为这些学生来自全省各地的边疆贫困地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24小时学习生活饮食起居都需要我们老师来管理,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主持人:另外还有,在思想方面我们是怎么来引导这些孩子的?

  李校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落脚在学生的心理疏导上面。思想道德教育最终也有一个“心”在里面。比如说谈心,因为“思”、“想”、“德”在古人造字上都有一个心字底,所以从心理疏导入手,来渗透政治理想,政治观念,道德情操,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就是精神、动力、兴趣等这些我们都要融合在一起。那么我们给老师的要求就是,对于我们的这些学生要“盯紧关心,管理到位,跟踪教育”。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求教师盯紧不是盯死,要“解放主体解放个性”。还要“鼓励学生冒尖”,最后“提升学生的人品、学识、能力”。所以我们说只有“盯、管、跟”,我们才能“放、冒、升”。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协调的发展。

  主持人:刚刚李校长说的非常的生动,用简短的6个字,就把学校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非常精髓地总结出来了。那么我也看到咱们很多地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都体现两个字“感恩”,为什么我们会提出感恩教育呢?

  李校长:因为我们学校招收首先是面向全省边疆贫困地区的各民族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来自于贫困的山区。政府对于我们学生的补助和奖励力度是很大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所学校是一所扶贫学校。但是在这所学校扶贫的基础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扶贫,我们要把它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感恩学校。所以我们让学生强调知恩感恩;报恩现在不可能,那是将来的事情。在“知恩感恩”的同时要“自主自立”,包括我们接受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反过来,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我们也发动孩子去帮助他们。我们不在乎他帮助多少钱,我们要的是那颗帮助的心,这样就强调了“知恩感恩”教育。我这里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图书,这里有学生自己写的《在感恩中成长》。我们这本书是作为学生的辅助教材,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看看自己同龄人写的东西,让他们知道,在这个学校受到的恩情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恩,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给的恩。这样让他们慢慢的通过自己的行动,将来报答这么多帮助他们的人。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咱们学校是民族中学,可能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这里就读的更多一些,是不是汉族的学生来我们学校上学就会难一些?那么其他的学生想来我们学校来上学,需要这些学生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来?

  李校长:首先这所学校是云南的各民族的中学,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汉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汉族。我们同时也进行“思源思进,求是求实”的主题教育,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师生,面对各族师生。因为这所学校建校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是非常艰难,所以要思源,要怀念老校长,怀念建校元老。那么这样我们作为新的学校更名以后,继续怎么发展,需要“思源思进”,同时要求“求是求实”,这样就可以把学校的文化精神继续地延续下去。

  主持人: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阶段,也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咱们民族中学为学生整体培养有没有什么样的规划?或者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采取的是那种教学方式?

  李校长:首先我们清楚和明白我们是民族中学,是民族教育,但同时我们也是基础教育,也就是说为这孩子将来成才奠定牢固的基础。有人品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生存基础;基础教育需要扎扎实实的来抓。我们对学生、老师、家长讲的非常清楚,要“两上”:“上人品,上大学”,因为我们是升学预备教育为主,也就是说省政府办了民族中学,它的目的是让边疆贫困祖祖辈辈没有走出山门的孩子来到省城,接受优质教育,高中考上大学,初中考上高中,再继续努力,这样为将来他能够成才奠定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老师很辛苦,在努力当中我们有很多“全国第一“。我们的布朗族有两种人,一种是莽人,一种是阿克人,目前刚刚划归布朗族。中国第一个莽人的解放军战士就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他叫刀忠强;阿克人第一个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他叫岩香;莽人现在全国只有600多人,目前正式划为布朗族。我们还有在中科院读生态进化研究的第一个硕士博士连读的傣族学生依庄防;第一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跟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拿到的普米族的学生。这个孩子我多讲一下,他当年是从宁蒗泸沽湖来到我们学校的,当时学校没有电脑,我们把他送到高校去学电脑,学了3个月的电脑他会用了,突发奇想,给美国总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中美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白宫办公室郑重其事的回了一封电子邮件,称赞他这个“伟大的创举”。当时我在想啊,我们城里的孩子天天玩电脑,但是谁有这样的想法,一个来自宁蒗泸沽湖畔母性社会遗址地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突发奇想就这样做了,他考到了武汉华中民族大学。毕业以后考公务员,被我们省录取了。后来他来学校看我,我说胡江辉,你将来的路子能不能再扩大一点?响鼓不用重锤,他回去考,一考考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经济学管理硕博连读,又考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这个孩子现在已经被昆明市在面向海内外招收高层次经济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中被选中,就在我们的昆明市东川区当副区长。

  主持人:咱们学校的优秀学子还是很多的。

  李校长:对!我们有全国第一,让很多民族的学生一来到学校里接受我们这种“上人品、上大学”的优质教育。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上大学。这样他们能够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用他们自己的形象来影响后面更多的年轻人。今年我们招收了高中在我们学校就读的4个民族学生,毕业以后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通过公开招聘,我们又把他们招收到学校里,担任老师和管理人员,用他们自己现身说法来教育后面招进来的弟弟妹妹。人生的改变靠什么,就是靠教育,但是这个教育应该是优质教育!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质教育!所以,真正让我们的孩子们一代代感受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温暖,感受民族团结的真正的幸福。

  主持人:一所好的学校,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一个好的领头人可以把一所学校推向一个高度。李校长就是这样著名的一位教育家。我也知道您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更多的教育家的称号。对未来您还有一个怎样的打算和想法?

  李校长:首先,我觉得获得的荣誉是党和人民还有全体各族师生对我一种鼓励和鞭策,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作为云南民族中学的校长,学校提升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学校获得一些明显的荣誉,我们是省、市、区的文明单位,而且被云南省政府两次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还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最高荣誉。面对将来,我们觉得这些成绩都是过去的,都只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十一五”规划当中我们提出来学校建设的蓝图,今年要努力地实现。到了现在还要考虑“十二五”的规划,也就是说学校按照规划,我们要把她建设成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显著特色、有示范作用,国内外知名的一流的窗口民族中学,我们简称为“三化二有一知名”。现代化是方向,科学化是前提,规范化是基础;要有特色才能有示范作用,最后要变成国内外知名的学校。因为我们现在学校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学校中接待了30多个国家的考察团,实际上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了云南省的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所以我们努力朝着这个目标来实现,这就是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

  主持人:那么请您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咱们民族中学的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李校长:民族中学最感人的是民族,最丰富的也是民族,最艰难的同样是民族,但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还是民族,这个学校永远姓“民”!

  主持人:刚刚从李校长激情的演说当中,我们看到李校长是心系民族教育。在今年的国庆当中,云南的花车当中有十几名同学穿着民族服装,他们都是来自于我们民族中学的学生。民族中学在未来的发展道路当中,在李校长,乃至很多个李校长的带领下会更加蓬勃的向上发展!那电脑前的您还有什么要跟李校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话,可以在BBS上留言。李校长都会跟您一一作答。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感谢您!

  李校长: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学校是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阵地。我们云南民族中学把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文明也要在各地有体现特别是在细节中有处理,就像我们的玻璃大门,一般的单位他们肯定把警示条贴上了。但是我们把学校的核心精神、脊梁精神,和学校英文名称,中文名称,打在大玻璃门上,实际上起的是一个警示的作用。进一步讲起到了一个文化熏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