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50个春夏秋冬,度过50个峥嵘岁月。在新中国喜庆60华诞之际,云南艺术学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首往事,云南艺术学院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勇立潮头唱大风,在云岭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无愧于时代的华丽颂歌。

  云南艺术学院建于1959年8月,是我国西南边疆一所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艺术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门

  50年来,云南艺术学院伴随着祖国和云南改革开放的步伐,遵循“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互相欣赏、彼此成就”的校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学风,“德厚艺精、授业树人”的教风,“务实、求新、尚美”的校训,立足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壤,以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和培养艺术教育人才为使命,在教学质量、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创作了大批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为云南省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教育师资和艺术创作人才,为云南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院党委书记-袁斌

院党委书记-袁斌

院长-吴卫民

院长-吴卫民

50载风雨兼程 在探索创新中前行

  1958年,中共云南省委批准建立云南艺术学院,1959年8月云南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次年成立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在1959年至1961年间,云南艺术学院先后开设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四个学科。除舞蹈系外,其他三门学科均同期开展了招生工作。1962年,为响应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执行了省委、省教育厅关于“撤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美术两系并入昆明师范学院及戏剧、舞蹈两系的归并问题”的文件,于1962年8月完成了撤消云南艺术学院及将该学院转入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工作。

  1963年春,昆明师范学院就自身原有艺术系及归并后的云南艺术学院原艺术系的工作做出调整,将原音乐、美术两系改为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实行轮换招生制。文革时期教学工作陷入停滞。

  文革结束后,争取恢复云南艺术学院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1977年省教育厅、文化厅及昆明师范学院拟定了关于恢复云南艺术学院的报告。6月30日,文化部、教育部给予批复,“同意恢复云南艺术学院暨附中”,可面向全省招生。1979年,学院开展了筹备工作。1980年8月1日,云南艺术学院完全脱离昆明师范学院,成为独立自主的办学机构。云南艺术学院附中1985年进行筹备,1986年正式恢复招生。

  50年来,云南艺术学院一方面承担着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一方面又承担着收集、整理、研究、继承、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任务。学院充分挖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优势,十分注重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确立了教学、研究、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积淀,又有浓郁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同时更具备现代意识的综合性艺术高校。

  建院至今,云南艺术学院汇聚了一大批著名艺术家,组成了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教学、研究、艺术创作、表演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队伍中高职比例为45%。近5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51部,教材13部,发表论文630多篇,完成省部级课题32项。留法归来的油画家、雕塑家廖新学教授,小提琴家李丹教授,声乐家方于教授夫妇(《悲惨世界》译者),知名国画家、雕塑家袁晓岑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在学院执教。学院现有教职工625人,其中大学本部有教职工525人,附属学校有教职工100人。在大学本部274名专任教师中,具正高职称的有56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目前,云南艺术学院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文华学院(独立学院、与企业合办)和附属艺术学校10个教学单位;有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舞蹈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艺术学科专业目录的所有专业,涉及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等综合艺术学科,学科齐全;有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和艺术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专职科研机构,下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研究室及民族民间艺术陈列馆。

  云南艺术学院还被列为云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新增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明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重点学科丛书20部基础上,今年又新完成两批共计46部重点学科丛书的出版工作。《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方阵中新的一员。特色教材、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云南艺术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

50载辛勤耕耘 教学研究创作成绩骄人

  50年来,云南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始终认真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既注重思想道德的提高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艺双馨的人才。据初步统计,仅从1995年以来,在校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荣誉近千种。

  1995年,云南艺术学院艺术团应邀进京,在中国政府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参加了《相聚在北京》的大型文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近年云南艺术学院先后参加了北京国际合唱节、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第131期“综艺大观”、第五届全国电影节“金鸡奖”和第九届“百花奖”颁奖晚会、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演出活动。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的指派,舞蹈学院选派40名同学参加了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工作。2009年,戏剧学院师生参加了新中国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彩车游展。

  云南艺术学院师生中很多人编创、表演、参展的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1999年舞蹈系学生表演的《春的律动》荣获全国大学生文艺比赛专业组表演一等奖,《烛之光》获全国高校大学生文艺比赛优秀表演奖。戴薇在2001年参加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杨卫疆(饰男主角阿黑)、马蕊红(饰女主角阿诗玛)参演的舞剧《阿诗玛》荣获文化部“文华奖”。邬伟荣获2001年全国群星奖。在“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云南艺术学院参赛选手在创作、编导、表演等方面屡获奖项,曾被誉为大赛的“黑马”。

  廖晓梅的包装设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制作的“吉象宝莲”被云南省政府选定为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纪念礼品。郑旭的作品《染,拉祜风情》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郝平的作品《故鉴图》荣获全国版画展金奖。张志禹的作品《超越》荣获第二届云南省体育美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特等奖,其作品由国际奥委会总部博物馆永久收藏陈列。孙建东的作品荣获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荣誉金奖、中国青年国画大展一等奖、中国逸吟神墨书画国际展国际交流荣誉金奖。

  王红星荣获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美声组金奖;意大利第三十八届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王硕、胡云波、林童等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陈勇创作的艺术歌曲《火把节的火把》获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月光恋》获全国“广播文艺政府奖”金奖。康建中创作的歌曲《我爱你云南的云》荣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优秀作品奖。杨健生的《YY-88型》十二平均律二十七孔加键葫芦丝研制荣获云南省文化厅特等奖、文化部三等奖。刘晓耕创作的独唱歌曲《背太阳的哥哥》获全国民族之声一等奖,《一窝雀》获中宣部颁发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民族轻音乐《长刀祭》录音盒带作为云南省政府的礼品赠送给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吴德铭教授的散文《向先贤顶礼的圣殿》荣获一等奖。

  云南艺术学院毕业生中很多人由于业绩突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中有的荣获由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世界书画家协会等16个单位联合审订颁发的“世界书画名人证书”,并受聘担任国外一些艺术院校和团体的客座教授、理事。有的被授予了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人才称号,并有三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

  此外,云南艺术学院毕业生中还有很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如云南画院原副院长、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云南美协副主席张建中,云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李正荣,云南画院副院长李忠翔,省文联副主席、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勇,省美协副主席、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小明。此外,还有许多毕业生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专院校的艺术系、专业表演团体和群众艺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管理和业务一肩挑,成为我国艺术事业的骨干力量。

继往开来 为跻身艺术院校先进行列而奋斗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云南艺术学院审时度势,提出了“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定位和建设综合类艺术大学的目标,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借鉴其他大学的成功经验,迅速发展壮大自身。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继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学科设置、学科结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内容建立一套彰显云南艺术学院办学特色的教学体系;二是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以“用”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以行业、生活、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2010年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以特色取胜;三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课程管理中心、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2010年建设2-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2-3部艺术类特色教材,进入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及国家“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行列;四是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2010年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力争建设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五是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补充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在学历、年龄、职称、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精心搭配,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2010年建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评选院级教学名师4-5名,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名。

  ——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集中主要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基础性学科。围绕学校的特色定位,遴选1-2个学科点,凝练几个科研方向,培植教学科研团队,给予政策倾斜,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和强化学院的特色。

  ——人才强校,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战略抓手,带动整个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博士等带项目的高水平人才;进一步体现和落实“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制度,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协作氛围。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精心谋划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努力把学院建成团结进步、政风和畅的“民主校园”,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学术校园”,以学为乐、人人善学的“学习型校园”,诚信友爱、助困扶弱的“爱心校园”,机会公平、评价公正、校务公开的“阳光校园”,管理有序、安定祥和的“平安校园”,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师生身心健康、卫生安全的“活力校园”。

  今年,云南艺术学院按照“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教学过程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彰显为策略、以质量提高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作实践为检验”的要求,启动了把“云南艺术学院”升格为“云南艺术大学”的相关申报工作,推动学院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科建设、教授和研究生数量、学位授予点、科研能力等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新校区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2010年学院将整体搬迁到呈贡新校区,办学条件、办学硬件、办学环境将迈上新的台阶。

  风雨兼程50年,开拓创新,云南艺术学院与祖国改革开放共进步;广大师生员工,锐意进取,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云南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求实创新,在云岭大地上谱写新辉煌!

云南艺术学院校庆办公室供稿